心別人。

隨著年紀的長大,終究會麵臨身邊人的逝去,心中難免悵惘,不禁想到自己將來也會有這麼一天。

“王爺說生老病死,自然之道,那將來有一天我——”

徐青青話沒說完,就被朱棣突然射過來的眼神給堵了回去。看起來好凶,像要吃人一樣。

徐青青其實不怕朱棣這眼神,按照以往的經驗,他對她不過是色厲內荏,最終也不會捨得把她怎麼樣。

徐青青欲再說,卻感覺到朱棣狠狠攥著自己的手。她嘴唇動了動,沒說出口。

人生不就是這樣,正因為短暫,才讓人知道珍惜光陰,珍惜當下,想方設法地琢磨著人生怎樣過更有意義。那天早晚會來,何必想那麼多,過好當下便是。

……

朱棣給徐青青的承諾並算不多,但做的永遠比說的多太多。

春去冬來,歲月如梭,總會在人的臉上留下印記,尤其是女人,比男人更易老。盡管徐青青注重養生和保養,可是三十歲的女人終究是抵不過二八年華的小姑娘。

小姑娘不施粉黛,滿臉的鮮嫩,青春活潑,尤其是那幾名朝鮮特意選拔進獻而來的美人,不論姿色還是身段都無可挑剔。而且這些小姑娘們都懵懵懂懂,性子嬌憨,正是最討喜可愛的年紀。連徐青青見了,都不禁想多瞅兩眼。

兩國交好,朱棣不能拒絕朝鮮的進獻,但收了這些姑娘們,轉頭就在使臣離開之後,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賜給自己屬下的將士們。

如果沒有外界的誘惑,長時間堅持一件事可能並不算難。但朱棣身為王爺,應酬時總有各類美色環繞在他身邊,加之他們老夫老妻之間這麼長時間,早沒什麼新鮮感了,他依舊能做到修身自持,實屬難得。

不過這期間偶也有‘意外’發生。

前北平布政使司李彧以‘損名節’的辦法設計朱棣納了其堂妹李氏為王府侍妾。此女的母親本為青樓妓子出身,她是李家旁支的庶女,本就沒什麼位份,自小就她親娘養來憑著姿色去伺候男人。這女子一進府,便使出渾身解數,想方設法勾引朱棣,不安分至極。被徐青青的人好生教了一頓規矩後,才老老實實地呆在自己的小院不出門。

之後沒多久,徐青青竟得知這李氏居然膽大地跟侍衛私通。她本欲處置,朱棣卻接手了,之後徐青青便沒再過問。九個月後,李氏因生子難產而亡。碰巧這時候李彧貪汙案事發,前來央求朱棣,更拿李氏之子做說辭,聲稱自己好歹是王爺兒子的舅舅。

李彧興沖沖而來,灰頭土臉而去。之後,徐青青又聽說這尚未滿月的孩子夭折了。

徐青青沒問那‘損名節’的設計具體經過是什麼,因為朱棣那天把人帶回來的時候,臉上嫌惡的表情不作假,而且隻是單純的嫌惡,其中並沒有憤怒,說明他並沒被算計上。所以徐青青半點不擔心這裡頭有事兒,也便沒有多問。

不過如今這孩子突然夭折,徐青青就不得不問過朱棣經過。原來當初李彧在酒中下藥欲算計李氏和朱棣,但事並未成。那李氏被府中的另一賓客奸汙了而不自知。朱棣之所以允李氏回府,一不想打草驚蛇;二他卻道不重要,便沒說。

後來徐青青才知道這‘二不重要’是什麼,原來不知從何時起,京城那邊竟傳出了她善妒想謀奪燕王獨寵的謠言,更有禦史曾參本提及此事,被皇帝叱罵多管閒事,隨後擱置了。但可想而知,如果這類參本數量增加。

耳邊講大道理的人多了,皇帝聽久了,難免會也有耳根子被說軟的時候。皇帝的性子向來有一說一,等到那時再想法子應對,隻怕就晚了,少不得要給燕王府添幾位禦賜的夫人、淑人。禦賜有位份的女子,那都是上了皇家冊子的,甭管是否礙眼,都得留著,甚至因為禦賜,王爺還要給麵子去那裡留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