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段(1 / 3)

身邊諸多隨行人員跳出倆來,橫眉立目:“居然敢拿這種吃食敷衍欽差,你膽子也太大了!是不是私吞公帑克扣夥食?”

驛卒被嚇得不輕,江寒初擺擺手:“我算什麽欽差,又沒拿牌子沒拿尚方寶劍的……對驛卒一定要和氣、和氣,要知道公款旅遊拖家帶口的那麽多,想貪汙這官驛怕也沒得可汙啊!”

江寒初恨不得讓崇禎下個旨意,提高驛卒這公務員的生活質量──他清楚記得,倒明最有成效的民間起義者李自成就是驛卒出身,因為陝西公務員裁員,生活無著,才跑去作起義這有前途的職業的。既然有這前車之鑒,江寒初當然對每個公務員都很禮貌,生怕再搞出個張自成王自成的,就麻煩了。

先安慰了下被嚇到的驛卒,然後拿起紅薯:“你們都吃這些?”

驛卒非常羞愧:“那個……前幾天有名總兵從這裏過,所以……剛剛我又不知幾位是京裏來的──”

“總兵?”江寒初挑眉,“福建什麽時候有戰事?”

“這不是前幾日海寇招安了,都退下來了。”這種事倒不是機密,驛卒也放心言道,“管以後什麽時候再來海盜,先歇幾日再說。”

江寒初微歎口氣,知道就算招安了鄭家,最多也就能把漢人海盜勢力打擊一下。那些紅毛藍毛的,不還都照樣。歐洲那些還沒有中國一個省大的小國,在這時候一個個都是海上霸主,在世界到處殖民。

他一早就跟崇禎商量過,也派人去泉州打造大明第二支遠航艦隊和第一支國家軍艦艦隊,不過目前成果不彰。人才始終是大問題,中間百年海禁的斷檔使這方麵人才緊缺,高薪請外國人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不過現在卻不是煩惱這些的時候,江寒初換回話題,重新追問起紅薯來。

原來福建栽種這番薯已有數年,天啟年間地方也向上頭報過,但無人重視。江寒初很是興奮,他農業上是個白癡,但好歹也知道地瓜土豆玉米都是容易成活又可以當口糧的好東西,而且基本不挑地。崇禎年間天災並人禍,若有了這些,層出不窮的起義也會少很多吧。

江寒初正要再問下去,隨行衛隊裏一人出列,把驛卒和他隔開:“曹大人,一刻已到,若有什麽話請吩咐我等,我等去完成。”

……就算他魅力再大,也不可能在這短短時間裏,完成讓人鍾情的重任吧?這小皇帝的醋意,真是不遠萬裏處處小心啊。

他隻好把幾種農作物的名字和特征寫下來,讓他們去找。福建靠海通南洋,應該還是能找到不少東西的。至於外出挖掘人才這年頭,在醋缸教出的心腹麵前,基本是提都不要提了。

──他隻有一個疑惑,鄭芝龍似乎也在這年紀層內,那……受降怎麽談?

見到了人江寒初才明白過來,其實他來隻是做個姿態,向眾位打算洗白的海盜們表明朝廷的意思。他那小皇帝根本也沒指望他做什麽事,隻是讓他出來玩一玩,順便躲開朝廷內的反彈。

但是那醋缸皇帝顯然忘了一件事──他忘了問,縱橫閩南海上的鄭芝龍鄭大海盜,今年多少歲。

在福建巡撫熊文燦那裏,皇帝代表曹化淳親切會見了幾乎和他同歲的鄭芝龍。鄭芝龍少年英雄,雖受招安,卻不見半點卑下諂媚。江寒初對他們一家印象都很好,抗擊荷蘭收回台灣,後來又是反清複明根據地之一。除了鄭克爽這倒黴反派,其餘形象都很正麵。

“鄭將軍能為國家效命,實是大明之福。”讀完聖旨,表達完皇恩浩蕩,兩人開始敘話。江寒初客套了幾句,把話題扯到他感興趣的方向,“鄭將軍組織災民赴台,著實是有功國家的好事……將軍和荷蘭海盜多有交道,可了解他們的海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