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段(2 / 3)

什麽樣的國家最危險?不是最富的,而是最窮的。徘徊在生死線上的人民才不畏死,曆史上最富裕的宋朝被打得最慘。武力侵略怎敵得住經濟侵略,何況這年頭經濟手段如此低下。

江寒初在來明朝之前,於政史上不過略知一二,並不記得袁崇煥的罪名到底是把糧食給那個蒙古部族。實際上計較這個也沒有意義,國家和國家之間本來就是利益至上,隻要他們發現大明更值得投靠,自然就不會投向滿人懷抱。而袁崇煥的罪名,不管是真是假,此後也絕沒可能再發生。

他在邊疆幹得熱火朝天,即使有反對聲音,也讓他們直接彙報給崇禎。崇禎深知自己這情人目光之遠,倒也不會拉他後腿。隻是相思病很快發作,連連發了幾封信讓他回京,江寒初都不理會──他依稀有印象,就是今年,發生了兵臨城下的事情,是袁崇煥被處死的主因。

至於毛文龍,當然更不能死。江寒初來了這個時代後才發現,至少在現在這時候,從大明到滿人,沒有一方能想到明朝會被滿人滅亡,更想不到滿人建立的清朝會統治中原近三百年。所謂通敵叛國,也該是在能看得到明顯好處的前提下才行。

還有十五年多,因為他來了,明之後一定不會是清。就連吳三桂洪承疇他們,都沒可能跟滿人發生進一步關係。既然如此,當然能保下來一個是一個,也有利於安定和諧的大好形勢嘛。

“曹大人,你就回去吧,皇上很想你。”傳信人第n名在苦苦規勸,江寒初一歪頭,伸出手:“信拿來,人可以去休息了。”

展開信箋,小皇帝的字跳到他眼前,軟磨硬泡,無非是在說:想你了,回來吧。一封信看到最後才是正事,無非是江寒初留下那些政策和企業進展如何。小皇帝是個聰明人,對江寒初又全心信任,推行也算得力。江寒初計劃中的資本主義萌芽,沒有如曆史書上所言,再度被扼殺在搖籃裏。而一旦等它發展起來,自然有一批得利者拚老命去維護它,不用更多擔心。隻要在這過程中,大明百姓沒受什麽損失就好。

從窗子看出去,江寒初微微皺起眉頭。

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過剩……他是一個心很軟的人,更有身為現代人──現在應該叫未來人?──的一些深刻在心的觀念。但是,外人不入地獄,難道讓自己國人入地獄?

何況不過是貿易戰,比起原來曆史軌跡上的武力,要溫和太多了吧。

想到這裏,江寒初拿起毛筆,給小皇帝寫回信。寫到結尾處,覺得自己不停拒絕他,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於是在末尾頗寫了幾句情話,還三兩筆畫了個Q版肖像,順手塗了個飛吻。

反正他也習慣了用美色把小皇帝弄暈,臉皮厚度已經練出來了,也不用不好意思。

十四

明朝底子不算太差,事實上,中國的曆朝曆代底子都不差。大多數的國人擅長的是堅忍,而非有了不滿就去反抗的精神。倉廩實而知禮節,第一步填飽肚子,第二步充實自己,至於犯上,那是吃不飽肚子的人幹的事。但凡有一口飯吃,人們都能活下去。

崇禎二年不是豐年,這一點江寒初很早就知道,所以他幾乎是用了全部能力去推行番薯以及從外商那裏搞到的玉米,甚至不惜使用行政力量。夏過入秋,對他這舉動不以為然的人全傻了──若非江寒初這舉動,今年大旱,很多省份都是靠了地瓜玉米才沒餓殍遍野。

到了下半年,江寒初覺得這邊也差不多了,再不回去小皇帝恐怕能親自來邊關抓人,才決定啟程回京。但臨走之前他還想再巡視一遍,於是帶了人,跑去草原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