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段(1 / 3)

工。

眾人問:「為什麼啊?」

老頭也是沒辦法。正值盛夏,古墓裏的東西又最不能曬;其次是氣溫高,人吃不消;再次,圍觀者太多了。

千八百人,每天是裏三層外三層。

農民平時又沒個娛樂一一以前還有地主鬥呢一一現在隻能把考古隊當娛樂:古墓說過了,周隊長的大胡子說過了,李老先生的光頭說過了,連小史的八字眉都被狠狠地品評了一番。楚海洋長得好,有人連媒都替他說上了,是某某莊某某組的某某大姑娘,養豬能手。

夏明若陰陽怪氣說:「倒插門~~好啊~~有肉吃~~~」結果睡覺時又被人肉活埋了一次。

可老頭還是失算。改到晚上後人更多,因為晚上農民不用下地,白天來不了的壯勞力們全來了。

還有個更古怪的,隔壁大隊的一隋姓村民硬說考古隊挖了他家祖墳,帶著十來個後生氣勢洶洶衝過來,正好當時解放軍叔叔們有事回駐地,楚海洋陪著老頭、隊長外出,工地上就剩夏明若幾個。

那幫人舉著鋤頭釘耙鬧哄哄到現場,被一排長條凳堵住。凳子後站著一夥人,為首的小青年穿一件舊軍裝,滿頭亂發像狗哨似的,長得倒是眉目如畫。

小青年擎著板磚惡狠狠開口說:「來啊!來啊。老子死之前非拉足了墊背不可!」

鄉民們楞住了,隻當城裏的學生好欺負,誰知道竟來了這麼個東西,一時間誰都沒敢動。

於是再由小史出馬,花半個小時解釋隋代的皇帝不姓隋而姓楊,再花半個小時解釋唐代的姓李,宋代的姓趙,元代的我也說不清,都叫什麼甘麻剌答麻刺八刺……

這種情況下老頭隻能去鄉裏哭訴,哭完了鄉黨委書記出了個餿主意,說是讓鄉文化站在村裏打穀場上架熒幕放電影,電影一開始村民就不看挖墓了。

事實證明電影好看,挖墓也好看,考占隊除了忍受人聲嘈雜外還得忍受高音喇叭。

先是李向陽同誌手持雙槍威風凜凜:然後是二妹子撚著大辮子唱九九豔陽天;後來連《列寧在1918》都拿來放了。這片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的,所以列寧同誌和他忠誠的警衛員瓦西裏同誌以及紅軍戰士們,說話都帶東北口音。

夏明若學得惟妙惟肖,趴在工地邊上說:「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正巧當時在去除表層浮土,老頭又在明清地層上發現一個盜洞,氣得咬牙切齒說:「會有的!該有的都會有的!」

夏明若捂著嘴偷笑,拿著毛刷小鏟乖乖巧巧去收集封土裏夾雜的陶片,竟然還清理到一枚毛主席像章,後來送給劉狗剩了。

豹子問:「啥叫地層啊?」

旁人異口同聲說:「專家解釋。」

專家正埋頭填發掘記錄表:地點、代號、海拔、麵積……

於是便說,「明若解釋。」

夏別信一高興問:「真讓我說?」

專家想了想說:「算了,豹子,還是等我有空我來給你講吧。」

又過了一天,傳來個好消息說明清代的那個盜洞並沒有打到底,在地下兩米處就消失了。

又傳來個壞消息說鐵鍬打不進去了,挖到石頭了,用探鏟勘測,都是寬一米、長兩米以上的巨型條石,足足有三四根,並排堵在墓口上。

盜洞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消失的。

第十章

「考古隊守則。」老頭說:「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