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而並非是‘土壤’這種複合物質。

而太空育種稍微要複雜一點,植物在自然生長環境下也會產生緩慢的變異情況,而這種變異放到太空當中,由於宇宙射線和重力等等環境發生變化,植物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就會開始加速自己的基因變異來適應新的生長環境。

那麼大家都知道,四魌之樹是生長在宇宙空間之中的,在這種沒有明確重力引導方向的環境中,一般的植物會無法筆直生長,最後發育成糾結錯亂的球形。

但四魌樹不同,四魌樹在宇宙空間當中依舊生長出大至筆直的樣貌。經過推斷有一種可能會造成這種現象的發生,即是說四魌界當中四界首先存在,在四界彼此的引力作用之下,四魌樹開始生成。

就像是在四個點之間連一條線,首先有四個點,然後才能連線。

由於太空環境的特殊性,比如說宇宙射線,微重力,弱地磁場之類的因素,對於那些‘腳踏實地’生長在地表的植物來說都很難適應,不過前麵說了,四魌之樹是在四界形成之後,好像連線行為一樣,逐漸增生出的植株,那麼這種物質本來就生長在太空中,也就會適應太空中的環境。

當然在這個時期四魌界是不存在生命的,真正生命的繁衍過程出現在四魌之樹誕生之後。

…………

提問:

四魌界所謂的天源等同於太陽是怎麼一回事?

回答:

對植物來說,太陽就是無盡的資源。

在普遍概念當中,對這些有大氣層和境界隔膜保護的地麵植株來說,宇宙中的太陽光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首先是那些高能質子和阿爾法粒子之類的宇宙射線,那些東西的高穿透性會直接破壞植物的蛋白質和DNA,對他們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其次是大量的紫外線,眾所周知,太陽是紫外線最主要的來源,這些在電磁波譜中波長介於10nm-400nm的輻射射線,在穿過大氣層的時候,其中低於290納米的波段都會被大氣層吸收,而這一部分波段正是生物作用比較強的波段,足以破壞植物的正常結構和代謝過程。

好了,接下來我們把話題轉回到四魌樹上來。

對那些有大氣層保護的植物來說,他們的生物構造不足以抵抗宇宙射線的侵襲,但是在上一條的分析中我們已經得到結論,構成四魌樹的本身就是一些存在於宇宙中的增生物質。

可以推斷,這些物質本身的細胞壁膜結構會自帶過濾紫外線的功能,又或者說,在這種壁膜結構下,或許四魌樹的細胞自身的生物作用可以吸收更多的紫外線而不受到損傷。

要知道就算在普通植物當中,也有以紅外線作為養分來源的奇特藻類,紅外線同樣是一種電磁波,隻是相對於紫外線而言,他的波段是在760nm-1mm之間,生物作用比較溫和。

所以綜上所述,植物用電磁波作為生長能源之一是可行的。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四魌樹的細胞可以吸收紫外線作為生長能源,但是在四魌樹完全連同四界之前,整顆四魌樹是不具備運輸能量的能力的。

要讓四魌樹的能量運輸鏈形成,需要在四魌樹形成之後再經過複雜而漫長的生物變異過程。

…………

提問:

四魌樹是怎麼把太陽的能量變成四魌界賴以生存的生命資源的?

回答:

通常意義上我們認為根係是植物吸收養分的主要器官,這點在植株外在形態上就可以得到證實,四通八達的複雜根須,演變成這樣的生物形態,目的就是要增加與營養物質接觸的表麵積,達到更好的吸收養分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