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嘲
“公瑾你果然聰敏,無論何事都步步先機。連孤也被你算計在內?果然是我東吳的賢臣。”
周瑜聽他語氣不對,跪行兩步想要去拉孫權,孫權卻輕輕躲過了,冷冷的說:“好,公瑾既然想做東吳賢臣,孤成全你就是”說罷,作勢要走,又停了下來,背著周瑜問道“公瑾何日啟程?”
“三日後”
修長的身體好似定住,“三日”孫權喃喃的重複著,突然好似下定決心般,大聲道:“好,三日後,孤親帥眾百官為公瑾壯行”說罷,再不停留,甩袖而去。
周瑜呆呆的跪在地上,久久的望著孫權早已消失不見背影的方向。他知道,自己終歸還是傷了他。
自從孫權放周瑜西去,再未見過周瑜,隻吩咐司徒竹小心伺候
周瑜知道孫權在怪他,幾次想解釋,最後終歸是放棄了“也許就讓他這樣恨著自己更好吧。”
三日轉眼即過,第三日晚,周瑜躺在塌上迷迷糊糊覺的有人進來,那人輕手輕腳的靠近榻前,好久沒有動靜。周瑜有些安耐不住想要睜眼,隻聽孫權的聲音自言自語的在耳邊響起“公瑾心真狠,真的就這樣舍孤而去。孤也想學公瑾一般心硬,可還是放不下。那天,孤本以為公瑾的心與孤一般,萬沒想到,那竟是公瑾用的計,隻為讓孤放你西去。公瑾啊,公瑾,你,你何必如此。你該知道,無論你求孤什麼,孤都會同意…………說到這停了一下,接著,自嘲的繼續說“哪怕。讓孤同意放你去死。”
周瑜隱隱感覺到孫權的手湊過來,可在靠近耳邊的地方停住了
“可公瑾萬萬不該,設計騙我。”孫權的聲音沉痛而壓抑,帶著垂死的淒然
周瑜萬萬沒想到孫權誤會如此之深,他想解釋,可不知如何說,隻能拚命咬牙,克製著自己的情緒一聲不響,隻聽孫權又說:“孤想恨你,怪你,可孤不能。那日公瑾說孤的路還很長,可是沒了公瑾,慢慢長路,孤會很孤單,很寂寞,很寂寞…….”
“你知道孤從第一次見到公瑾就知道這是我命裏的人,雖然那時公瑾眼裏隻有大哥。大哥走了,孤想這會公瑾該看到我了,沒想到公瑾總部在眼前。公瑾想領兵孤依你,公瑾想做什麼孤都依,總想著天長日遠,公瑾總會看到孤這一片心,誰想到造化弄人……..”
一整晚,周瑜就這樣一動不動聽孫權在他耳邊細細述說著他們從初遇,到現在,多少繁華舊夢,多少愛恨貪嗔,在孫權的訴說裏都如浮光掠影,一一盡在眼前。
孫權在天快亮時離開了。周瑜始終未動,他不知道孫權是否知道他已醒了,也不知他是否願意他醒著,唯一知道的是“他不能就這樣離開”
出征的這一天,天氣很好,萬裏碧空如洗,三千甲士,持刀執銳,威風凜凜站在城門前。孫權帥手下眾官員出城相送,城中百姓也夾道觀看,在一片熱鬧歡騰中,卻隱隱透著一股蕭瑟悲涼的氣氛。
三聲炮響後,全場鴉雀無聲,孫權捧著一碗壯行酒,遙望對麵的周瑜。
騎在白馬上的人,依然是一身銀盔亮甲,紅色披風隨風招展,陽光下,背襯青天,光華耀眼,好似從天上下來的天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