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子,貴妃親侄,又生的一副好相貌,人品性子又是一等一的好。還愁無名門淑女為配?真是笑話!恐怕也隻有年輕人耽於情愛,無法自拔吧。

——可是,雖然心裏這麽想著,他也不敢真的就去找個名門淑女做兒媳婦。兒子剛剛正常一點,他怕兒子故態複萌。

他就這麽一個兒子,他不敢有一絲僥幸心理。

興國公權勢不小,又因為皇帝寵愛田貴妃。是以身為外臣,他偶爾也能見見這個妹妹,並傳話與她。

他這個妹妹,雖身處宮廷之內,想來也經歷過宮廷鬥爭。可是,一來有強大的娘家做後盾,二來自入宮以來,就深受皇帝的寵愛,三則又身居高位。入宮十多年,性子也沒大變化,依然有種天真的任性。

沒奈何,少不得他這個做哥哥的,多多幫襯。——她出自興國公府,她與興國公府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興國公在見妹妹時,含蓄地要她稍微註意一些,在皇帝麵前可適當收斂,帝心難測,得考慮考慮將來雲雲。

怕妹妹天真得近乎愚蠢,興國公所謂的暗示已然算不上委婉含蓄,可以說極為明朗了。

田貴妃雖然任性,可也著實稱不上蠢。能在深宮當中,獲得獨寵十餘年的女人,又怎麽會愚蠢?隻不過是皇帝喜歡她天真嬌縱,她就天真嬌縱給他看罷了。

久而久之,她也習慣了做一個天真任性,活潑而略帶驕縱的女子。

兄長的明示暗示,她怎麽會聽不懂?她隻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又隱隱有些駭然。

興國公提到將來,提到大位,她豈會不知道他什麽意=

好半天以後,田貴妃才悠悠嘆了口氣。宮中妃嬪無不羨慕她能時常見到娘家親人。——不止是嫂子之類的女眷,甚至是兄長和侄子都能見到。可她自己卻沒覺得有多開心。

她的哥哥興國公近年來誌得意滿,越發的驕矜自傲了。她在宮裏需要處處小心,可她的哥哥卻在外麵教她勞心費神。

田貴妃有些犯懶,這幾日也不大想在皇上麵前天真任性了。於是皇上來看她時,她神情淡淡,對皇上也不見了平日裏的嬌憨。

初時,皇帝還哄一哄她,賞賜她古玩珍寶,親自給她說甜言蜜語,以及並不好笑的笑話。她覺得好笑,也就懶懶聽著。

她有時想著這樣也不錯,她就幹脆繼續任性犯懶。算起來,皇帝對她是不錯的了,至少比對朱皇後,比對宮裏大部分妃嬪要好上許多。

至於皇帝說的皇位繼承問題。老實說,她內心深處,倒更希望皇帝屬意大皇子。不是說大皇子有多優秀,讓她也為之折服。而是,她心裏清楚,她的兒子並不適合那個位置,而且即使是站到了高位,權柄多半也會落入她兄長的手中。

這樣的前人舊例不少了,田貴妃並不想看到那樣的畫麵。——兄長幾次明示暗示,說要她兒子奪嫡,究竟是為了田家還是為了她兒子,她心裏自有判斷。

她理想的結果是死在皇帝前頭,榮寵一生,臨終之際,再求求皇上,讓兒子到哪個富庶之地做個藩王,一生不再返京就是了。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結果。——若她不幸死在了皇帝身後,又是大皇帝繼位,那她隻能盡量在皇上活著的時候給自己和兒子求個恩典了。

無論如何,她都不能接受她將來與朱氏共處一宮。——她這十多年可沒少得罪皇後,那朱氏再重規矩,再賢德,也不會對她大方。

——當然,這是田貴妃自己的小心思。她自問胸無大誌,也沒有通天的手段。當姑娘的時候,沒想著進宮,卻陰差陽錯當上了貴妃。她這半輩子,不管願意不願意,也都算值當的了。

她想,如果最終皇帝真如外人所猜測的那樣,最終立了她的兒子為太子。那也行。隻是屆時,她需要防備的就不是她的宿敵朱皇後,而是她一母同胞的兄長了。——這局麵並不是她想看到的。

所以還是不要了吧。

———————————————————————————————————————

田學思剛剛從林樾蓉嫁與他人的悲傷中走出來,一心為家族大計出謀劃策。沒多久,就聽說了林樾蓉生子的消息。

他楞了楞,心仿佛空了一塊,漏風一般,嘩啦啦地響。

他對自己說,早該知道的,早該知道的。他那回見她時,她就已經身懷六甲了。生下孩子不是早晚的事情麽?

你難過什麽?即使她沒生孩子,他也不是你的啊!

道理田學思都明白,可他心裏還是難受。

他不假人手,親自挑了禮物,給林樾蓉的,給她剛出生的孩子的。一件一件,格外認真細致。然而,他不能也不敢自己去看望她,隻能托別人帶給她。

田學思想著,不去看,還可以自我麻痹。不去看,就不用看他們夫婦恩愛,一家和美。他隻要她過得幸福,他就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