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熙將信收好,輕輕歎了口氣,楊過好奇地問:“兩位師兄信中說了什麼?”
明熙說:“你師兄們留在孟將軍身邊做事,暫時回不來,看來你又見不著他們了。”
楊過本來從不關心什麼國家大事,也就到明熙身邊之後,聽明熙有意無意說過一些,不敢說對天下大勢有多了解,眼界心胸卻早跟一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以前他就是個沒見識的鄉下小子,每日關心的不過是如何吃飽穿暖,認識的人都是些鄉野村夫,便是自己的母親,也不會跟他講什麼是家國大義,什麼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熙當然也不會跟個半大孩子講這些大道理,但有平時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楊過的性格可能會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三觀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孟將軍是什麼人他很清楚,自然也明白兩位師兄是去做什麼了,在他心裏,不自覺就把素未蒙麵的師兄們當成英雄看待,因此更不明白明熙為什麼歎氣,忙追問究竟。
明熙說:“他們心中有家國大義,有俠義之心,要做的又是於國於民有利之事,我本來該為他們驕傲的,隻是如今形勢不好,遲早要與金國和蒙古一戰,戰場廝殺最是殘酷,且刀兵無眼,他們選這一條路,我這個做人師父的,難免會有些擔心。”
楊過心思靈巧又口齒伶俐,見明熙眉頭微皺,忙勸說:“我記得師父說過,兩位師兄武功都練得不錯,而且還聰慧過人,比我這個隻有小聰明的強百倍,兩位師兄這麼厲害,師父有什麼可擔心的?師兄們肯定不會有事的。”
明熙搖頭失笑。
楊過人聰明悟性又高,不管學什麼都很快,就是定性稍差一些,為了磨他的性子,明熙平常總是拿清溪和韓崢做例子來激勵他,說他兩個師兄比他聰明的都比他更努力,他若是一味貪玩跳脫,以後見了師兄肯定會被嘲笑,他個性好強不服輸,又好麵子,聽了這種話,為了不被師兄們小瞧,隻有加倍用功的份,隻是心中難免有些介懷,偶爾會開玩笑抱怨明熙偏心,此時明明是為寬慰明熙的心,但因明熙過於關心師兄,他的話裏話外都要帶著些酸味。
不過明熙也知道,楊過並非真正心窄不容人的孩子,因此並不以為意,隻是趕他去梳洗,自己拉著程英考校功課,又讓楊過給程英喂招。
原本程英年紀雖小,武功卻在楊過之上,不過這次出門,楊過得了機緣,不管是內力還是招式上都有長足進步,程英隻是按部就班練功,反倒落後於楊過,小姑娘第一次敗給師弟,難過的快要哭出來,偏楊過那小子一點兒沒學會憐香惜玉,非但不去安慰,反倒在一旁得意地笑,他這小人得誌的樣子,卻激起程英的傲氣,一抹眼淚,氣嘟嘟的跑一邊苦練去了,之後的日子裏,更是減少了學習琴棋書畫的時間,把省出來的時間都用在習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