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悲壯場景,以此體現落後就要挨打這個真諦。

這種錯誤的認識,直接導致張墨在首次見到,人手一隻現代化火統的大明軍隊時,有點接觸不良大腦短路。沉思良之後將軍隊改革條陳上那條“裝備現代化武器”劃掉,而改為寫上“開發新產品”和“嚴抓產品”質量。

起點的穿越文張墨也看過,十本裏至少有三本是穿越回明末的,雖然影視劇給他的印象太深,以至好一段時間無法接受一個現代化的大明軍隊,但反應過來後,張墨立刻想到十本穿越回明末的小說裏,十本都會提到的問題——因為生產火器的軍戶地位低下,生活困苦,沒有生產積極性,直接導致火器出來的質量不好,容易炸膛弄傷人,以致後來的大明士兵都無人敢在戰場使用火統。

除了質量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人廢事。土木堡之變,直接使文官的地位淩駕於武將之上,往往一個五品武將還需要向一個七品文官下跪。普通士兵更是比街上的乞丐地位還不如,軍人的精氣神全然沒有,整個軍隊從上而下糜爛不堪,這樣一支軍隊還能指望他們去保衛祖國?

而成化弘治都是符合文官要求的皇帝,以天下大同為已任的文官,自然不會對火器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感冒,成化和弘治自然也不會去和文官們對著幹。

再後來出了個不愛當皇帝,愛當將軍的正德,雖然火器的研發並沒有好轉,但軍備卻有所提高,隻是隨著正德很快的駕崩,嘉靖的上台,大明軍備很快又回複到老樣子,以致於十幾個鬼子就能遊蕩到南京城下。

當時大明的軍隊衛所已經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各抗倭將領紛紛采用募兵的形式重建新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戚繼光的戚家兵,戚繼光在張居正的幫助下掌權後,雖然努力在軍隊中實行大力改革,但那時的火統比起永樂時期已經落後很多了。

但就是這落後百年之久的火器戰法,也曾在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中,將萬惡的小鬼子打得嗷嗷直叫,為大明火統史的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絕對不能再讓這種事發生了!張墨在心裏暗暗發誓,開發新產品和抓產品質量都好說,工部不配合製作新的火槍,內廷一樣能製作新的火槍,完全不需要外朝合作,隻要灑得出大把大把的銀錢,自然會有無數工匠去爭先研發新產品,實在不行還可以去派人東廠的番子去外國人那裏偷技術。

至於質量也好說,一方麵用甜棗——和以前在皇莊裏一樣,采用“多勞多得”的方法計算工資,不怕工匠不拚著老命造火統;另一個方麵用大棒——每造出一批火統都讓工匠們自己來試射,因試射時火統炸膛而產生的醫藥費喪葬費自理,本監不予報銷。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而錢不能解決的問題,卻是很麻煩的問題,比如京城那幾個死老頭子。

日本金銀礦藏豐富,隻要能忽悠朱厚照攻下日本,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但偏偏日本又是太祖當年所立的十五個不征之國,現在他要怎麼樣才能說服那些古板的老頭子呢?

要知道,這群所謂的清流,可是出了名的要麵子,屬於朝鮮之戰,當了戰勝國還不會要賠償款,搞不好還要倒貼點的老古板,現在讓他們同意自己攻日的計劃,那基本上是……沒有可能。

作者有話要說:其實我本來沒打算詳寫明代火器發展的,隻是有同學老在下麵說一定要把弓箭長矛換成槍,於是,我淚奔了。。。

遂出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