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又名‘鸕鶿徑’,以界碑石為界。東側為沙頭角,西側為新界。八十年代最為鼎盛,香江回歸後消退。在萬元戶都極為罕見的時代,但中英街裏幾十萬、百萬元戶都比比皆是。
如果說深圳屬於特區,那麼沙頭角的中英街就是特區中的特區。
80年代在深圳有兩種人最有能耐,一種是能夠以牌價互換港幣的,另外一種就是能夠辦理進入中英街許可證的人。
曾幾何時,這條全程不足一公裏的中英街,巔峰時期的遊客超過十萬人次!可見其繁華!
“表叔,你讓我們找什麼人?我眼睛都花了。”楊文坐在樹下,腳前一地煙頭。哈欠連天,直揉眼眶。“我們都在這坐了兩天了!”
那天到了沙頭角,陸遠說要找人,結果自己在中英街前轉悠了兩圈,什麼都沒做,結果就讓他坐在這裏看著那些人進去,再看著哪些人出來,最好記清楚模樣。
原本以為跟著陸遠出來混大碼頭,沒想到卻被安排這種差事,也不知道陸遠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不過這幾天他也弄清楚,這條中英街就是香江和深圳交界的一條小街,界碑處有人把手,一般人過不去。
“讓你看著就看著。”陸遠也盯了兩天,滿眼血絲。
“表叔,昨晚上那燈你看了嗎?咋那麼亮堂,照的和白天一樣。”楊文想到昨天晚上中英街上的燈光,我滴乖乖,他從來就沒見過那麼亮的燈。
“那叫水銀燈!”陸遠隨口回答,分了剛買來的鹹菜包子,自己吃了兩口,齁鹹齁鹹,趕緊灌了兩口水。
沙頭角不通電,夜裏隻能用點煤油燈。中英街那一邊,港英政府的照明工具是48支水銀燈,明晃晃,隔著好幾裏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到時候賺錢了,我們也買一台回去,放在堂屋。晚上不怕走夜路,比手電還衝氣。”楊文接過包子一陣啃,也齁的不行。
叼著包子的陸遠,聽到這話差點沒笑尿。這會連城區通電的都少,更何況是農村,“買回去也得有電用才行啊!”
“還要電啊!裝電池不行麼?”楊文問了一嘴。
陸遠表示不知道怎麼解釋,信息的落後造成了很多人的愚昧無知,對著燈泡點煙鍋子在後世看起來是天大的笑話,但卻是這個時代的心酸。
“不說這個,我讓你看的怎麼樣了?”
“看清楚了,昨天那個老太太又來了,她這兩天,天天往街上鑽。”
“到時候他們出來了,你指給我看。”
八十年代的中英街是水客天堂,賺的就是一個奇貨可居。能來深圳的,削尖了腦袋都要往這裏鑽。購物、付款、開票都要排隊。就連一塊力士香皂,都有人搶著買。
錄像帶、錄音機、計算器、電子表、成衣,更是暢銷貨。
陸遠知道這裏有錢賺,但不知道具體細節。更不可能在街上隨便逮著人就讓他幫自己從中英街帶貨,他膽子大,可不代表蠢。
所以就讓楊文在這裏盯著。
能進出入中英街的大體是沙頭角本地人,十天半個月去一趟中英街都算勤。所以陸遠就讓他們盯著那些一天進出三四次,甚至好幾次的。
這些人十有八九都是帶貨的水客,找到這些人再順藤摸瓜,準沒錯!
“來了!”楊文一聲咋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