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些人,隻能抱著自己的那些無人重視的想法,懷抱執念,頹喪地來往於高樓大廈間,麵對一扇扇緊閉的門。
林笙和林逸再一次坐在華清科技園的b大廈內,內心緊張,他們不知道,自己會是那個幸運兒,還是那些泯然於眾人的那些大多數。
林笙抱著手裡的公文袋,裡麵有策劃案,有u盤,有她和林逸連夜趕出來的ppt。
回想起前幾天,林逸興奮的和她說起樂傳集團的聯書雲的計劃時的情景。
在林笙剛剛加入心願文學社的時候,她就有過一個模模糊糊的願望,那就是能夠讓社團文學也能夠上傳到網上去。
現在網絡文學這麼發達,隨處都可以看到網絡文學的東西,就連十年前存在在互聯網上的十分冷門的小說現在都可以看得到。但是實體文學就不一樣,有些作者不想把自己的作品的版權公開到網上去,有些書則是太冷門太一般,就這樣消失在了現實中。
如果,這些東西都能夠上傳到網上去多好。
雖然現在國家有實體書數據庫的工程,但是那些數據庫有很大的閱讀權限,普通人根本享受不了。
而這些工程裡麵,學生寫的文學作品更是很容易就流逝在歲月的長河中。
模模糊糊想起自己中學的時候,在本子上寫自己的詩歌、小說,一筆一筆畫出的心中的人物,積累了三大本。
那時她不想上傳到網路上去,一方麵是因為網絡的閱讀環境,不適合這些偏純文學的文字。更何況那時候她也沒有電腦,也沒有時間一個字一個字打上去。
後來這件事就擱置下來了,再後來搬了幾次家,以前的許多東西就都丟失了,包括這幾個本子。
若是能夠像網絡文學一樣,網上也有一部分是給現實中的文學正大光明的存在的板塊多好。是正大光明的,有適合自己生長的環境和土壤的板塊。
所以當那天,林逸一和她說起樂傳集團的聯書雲準備擴大板塊的時候,林笙就想到了要做社團文學的板塊。
對,就是做社團文學,先從她所在的文學社設點,開始上傳學校社團的團員寫的優秀作品。文庫為主,然後設置討論板塊,以合適的閱讀界麵和板塊規定來引導一個社團文學的網絡的建立。然後再連接到全國各個高校的社團中去。
林笙之所以會有這個設想,也是從她近來的社團活動中得出的想法。
自從上次林笙和文靜在兩個文學獎中得獎之後,心願文學社就出了名。不斷有許多文學愛好者加入,導致文靜和林笙不得不設置社團團員的入團篩選,不然實在是超過了她們短期內可以管理的上限。
人數多了,社團活動的次數就多了,在好幾次和社團裡比較精英的社團一起座談的時候,大家紛紛提到,總感覺自己現在寫的東西,沒有以前寫的東西有靈氣,回憶起自己以前寫的東西,靈感來了就是一直寫啊寫,寫出來的東西自己喜歡的不得了,但不過現在也都不見了。
有人就嘲笑就算在也沒什麼用啊,照樣留存不下來。好多社員現在創作的許多滿意的東西,大多也無法發表。和作品的優秀程度有關,然而和現今的文學市場也有關係。因為即使是純文學的期刊,也有自己的風格和要求。
許多後來並不從事寫作的人回憶,自己一生中創作力最為成熟,內容也最為詭譎,天馬行空的時候就是大學的時候。因為大學的時候,是人一生中最為美好的時候,精力旺盛,交友豐富,對未來有許多的狂熱的幻想,和許多有著同好的人一起,把自己筆下的文字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