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其實有數次聊過說,我們有些祖先經過無數年的遷移,這就到了海邊。至於到了海邊之後,因為各個方麵的因素限製,這導致他們科技什麼的除了航海業以外,這都沒有得到比較良好的發展。
之前我也祈禱過說希望帝國的人不要找到這群祖先,否則他們毋庸置疑的將要遭受滅頂之災,但是我們這群祖先明顯卻有他們自己的想法,而且經過又是無數年的發展,這航海技術已經進步到了更加離譜的狀態。
這群祖先已經可以製造一種非常厲害的船隻,甚至已經不再是單單借助船槳的劃行,而是已經有了比較精良的船帆,借助風力乃至船槳的兩重驅動,更是這種船隻為了在速度上更加出色,這就形成一種特別的短而寬的樣式,而且非常堅固,所用的木料是生長在腓尼基山坡上的雪鬆木製造成。
接著我們就來係統的分析一下,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群祖先其實是生活在地中海的東岸,大致就是我們今天現代的黎巴嫩和敘利亞沿海一帶,而且這個時候已經進入了高度的文明時代。
故此這群祖先的航海技術無疑是和他們的地理環境有關,這群祖先所居住的這個地方,前麵是浩瀚的大海,而背部靠著的是高大的黎巴嫩山,根本沒有更多適合耕種的土地,這就注定這群祖先中幾乎所有人,這都無法成為農民,所以他們因此發展了航海事業,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海的另一邊見到了帝國的文明,至此他們又開始發展手工製品行業,他們可以製造非常精美的玻璃花瓶、珠寶飾品、金屬器皿以及各種武器等。
可為什麼要製造這些東西呢?其實是這群祖先要用這些手工品去海另一邊的帝國裏,交換其他的資源,這可以說是異域之間的交易,當然,按照我們今天的學術名詞就是貿易。可是要產生這一條貿易路線,就必須在海麵上開辟出一條海路來。
於是這些勇敢的祖先們就駕駛他們自製的這些船隻,向茫茫的地中海開了進去,而且這群祖先裏原本就有之前的一些祖先,其實船隻的製造技術也有其他地方的技術,而這船隻的樣子是船身狹長、前端高高翹起,中間部分就是建造交叉的桅杆,兩側設置雙層牆櫓,通體看起來輕巧也很是結實。
其實這種船隻主要是靠的船槳劃行,有時候也會依靠拉起風帆前進,不過這風帆的技術還是不太成熟,故此主要是用的船槳。這種船大概可以搭載五人左右,也一般是共計十隻船左右組成一支船隊。
這群祖先就是依靠著這種非常精良的船隻,還有非常嫻熟的駕駛技術,當然還有航海知識,又懷著無比堅定的決心,航行到地中海的每一個港口,然後和當地的平民或者商人乃至貴族們,進行著各種各樣的交易。
其實看到這裏我們大家也可以看出來,埃及的船隻也是非常先進的,畢竟埃及建造金字塔是要用水路運送石料,所以說根據船隻的精良程度而論,埃及的船隻會更加精良,而這群祖先也就把埃及船隻的精良技術,也都學會,又是對他們的船隻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
隻不過埃及法老乃至平民們,他們雖然可以製造非常精良的船隻,可他們絕對不會入海,其實他們對於航海知識在這個時候而論,可以說是不太熟悉的,而且他們之前也沒有入過海,故此航海事業一直是停滯狀態。
但是這群祖先,也可以說是腓尼基的人來了以後,法老得知了這件事情,非常的驚訝,因為法老這才知道,原來海的另一邊竟然還有住著的人,而且法老可是高高在上的人,這就說明更是野心勃勃的男人,至此法老在聽說了這群腓尼基人,他們的航海隊伍竟然不止是局限於地中海區域,他們的船隊竟然都可以穿過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波濤洶湧的大西洋,甚至到我們今天的現代,該海峽還有以腓尼基神靈名字命名的坐標,這個坐標是:美爾卡爾塔坐標。甚至更為離譜的是,腓尼基人還一直北向直達到,我們今天現代法國的大西洋海岸,還有英國的不列顛群島。向南則一直航行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而且根據埃及法老掌握的這些信息,說腓尼基人甚至環繞了整個非洲的航行,故此這些事情,說明法老對他們很有興趣。
而且至今都在北非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古代埃及的法老召見了幾位腓尼基航海的勇士,對他們說:你們腓尼基人自稱最善於遠航,真是如此的嗎?你們要說是,那麼現在你們就進行航行,從埃及出發,沿海岸線一直向前,要保證海岸總在船的左側,最後回到埃及來見我,到時候我有重賞,如果你們做不到就實說,我也不懲罰你們,隻是以後不要再妄自吹噓善於遠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