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四(1 / 2)

也正是這些種種因素最終就導致,教皇和教會在目前這個中世紀中,更是迅速的發展和壯大,成為了西歐封建社會的支柱乃至最大的封建主。

可是這種情況最終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其實我們之前也不是進行了非常係統的分析了嗎?不管是所有人們的思想被徹底洗腦,還是整個人類曆史的發展進程停滯,甚至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後退情況等等,這些結果都是非常可怕的。

而在這些所有的情況之中,更有另一種情況的產生,那就是如果某一位國家新任的國王或者皇帝,他並不是喜歡窮奢極欲、荒淫無度,而是立誌想為整個國家的人民們所做些什麼,而體現他自己身在這個世界中的另一種價值觀,至此這就要和整個教會乃至最為至高無上的教皇產生分歧,這種後果是很嚴重的,之前我們比例也說過愛因斯坦,乃至達爾文,其實自古以來和教皇作對的人還是有的,教皇的洗腦固然厲害,但自然力量,乃至更為崇高的人生價值觀,也其實擁有著它們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也並不是教皇他一位實質的凡夫俗子可以與之抗衡的。

現在我們就來比較仔細的分析看看,在這個時候,也正在在教皇已經真正意義到達至高無上地位的時刻,已經有人開始和教皇作對了,當然之前羅馬帝國的貴族和富人們也和教皇作對過,不是把他趕出教堂了嗎?最後被查理曼大帝所救,而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另外與教皇作對的人。

在這個時期的中世紀歐洲,原先各國的任免權是在各國的皇帝或者國王手中的,羅馬的教皇是無權進行幹涉的。對此羅馬教廷認為他們是如此的偉大,如此的至高無上,所以對於不能任免各國高層的事情非常的不滿意,時刻都想改變著這種狀況。

至此在一零五六年,年僅六歲的亨利登上了德國皇帝的寶座,他也就是亨利四世。這個時候羅馬的教廷就欺負亨利四世年齡小,就趁機反對德國皇帝任免主教,以此來剝削德國皇帝的權力。而亨利四世因為年齡太小,所以根本不是羅馬教廷的對手,再加上德國境內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信仰著基督教,故此亨利四世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

到了一零七三年,新當選的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發布教皇令,宣布教皇的權力是高於一切,不僅可以任免主教,還可以懲罰、審判和任免皇帝、國王,但誰也不能審判教皇。這種情況導致西歐各個國家的皇帝和國王都是不滿,但是由於害怕教皇的強大勢力,也隻好表示讚成,因為這些皇帝和國王若不進行讚成,那麼教皇就會用他手中的勢力來硬的,也就是血腥的戰爭,一旦爆發戰爭,那麼這種後果肯定是對各國的皇帝和國王不利的,他們沒有半點勝利的機會。

於是當亨利四世二十三歲的時候,年輕氣盛的他再也無法忍受教皇這個惡魔對他的限製了,然後一場教皇和皇帝王權之間的激烈衝突爆發!

一零七五年,亨利四世直接無視教皇禁止各國國王任免主教的禁令,一口氣任命很多德國境內人的主教。也就是亨利四世任命了他們德國自己的人為主教,以前都是教皇派遣來的人,以達到控製各個國家的目的,而亨利四世的這種做法肯定是迫害了教皇乃至整個羅馬教廷的利益。故此教皇得知後,然後寫了一封信給亨利四世,要求亨利四世立即撤消他委任的德國人,而且還要寫一封懺悔信給他,否則就開除他的教籍。

而亨利四世對此根本就是不屑一顧,還召開了宗教大會,宣布廢黜教皇。教皇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非常的憤怒,立刻就宣布開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剝奪他德國皇帝的資格,並且號召德國人和西歐的各個國家反對亨利四世。所以德國國內一些紛紛反對亨利四世的貴族們和教士們,這就全部站了出來,要求亨利四世立刻放棄他德國皇帝的職位,然後宣布效忠教皇,並且還要在一年內求得教皇的赦免令,否則就將以武力剝奪亨利四世的皇帝資格。

這個時候西歐的各個國王和皇帝,也看到了教皇如此大的勢力,所以也紛紛表示擁護教皇,教皇才是最為至高無上的存在,就是上帝在我們人類世界的唯一化身,所以也表示反對亨利四世,所以這就最終導致亨利四世一下子陷入了四麵楚歌的境地。不久之後,亨利四世就聽到了一個更為不幸的消息:教皇這個時候已經到達了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城堡,等候著德國反對亨利的貴族們派軍隊來接他,然後去參加製裁亨利四世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