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八(1 / 2)

再一個就是我們目前了解一下鄭和的船隊配置,鄭和率領的船隊是這個時期,整個世界上裝備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海上艦隊。鄭和用來下西洋的船隻至少是有六種,分別是寶船、馬船、戰船、座船、糧船、水船。

寶船其實就是帥船,上麵裝載的是非常珍貴的朝貢寶物。馬船其實是船隊的補給船,回航的時候可以安置公國進貢的動物,也是可以用於作戰的。戰船,主要就是用於作戰之需,噸位小,機動性非常靈活,上麵也有大量的戰鬥人員,配置有火器,是用來負責整個船隊的安全。座船,這是用來防範海盜的襲擊,執行的是兩棲作戰。糧船和水船主要就是用來裝載糧食和淡水的。

所以要是以我們的觀點來看,如此龐大的艦隊,配置更是如此好,此時的錫蘭人這不是在自掘墳墓嗎?鄭和的船隊都如此強大了,這難道不夠想像出明朝此時的強大程度嗎?這還要敲詐勒索明朝?要是被朱棣知道這件事情,我個人觀點認為,朱棣肯定會直接將錫蘭人進行屠滅處理的,因為明成祖朱棣本身就是一位絕對的武將,他應該會用他自己武將的思路來解決這種問題,畢竟鄭和對朱棣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從賜姓中就能看出來。

還有一件事情,其實明成祖朱棣給鄭和的聖旨上有些是沒有寫內容的,但上麵卻蓋了大印,這就相當於鄭和手中擁有空白且完全已經生效的聖旨!這都是什麼概念了?從這裏我們也不難看出明成祖對鄭和的信任,乃至給鄭和的權力有多大!我們要明白,要是鄭和在這空白且已經生效的聖旨上亂寫文字,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比如亂寫說目前整個明朝的兵力進攻南京,嗬嗬?但是畢竟鄭和可不是這種人。

而且鄭和既然能到如此的地位,這也就反麵的證明,鄭和他看上去並不隻是一位太監如此簡單,他擁有著他自己的過人之處,所以鄭和是一位絕對非常聰明的人,起碼不是我這種愚笨的腦袋可以想明白的存在。

所以鄭和直接就識破了錫蘭人的詭計,而是巧妙地避開了錫蘭人的襲擊,更是迅速帶領軍隊包圍了錫蘭的王宮,而錫蘭的軍隊和強大的明朝軍隊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鄭和很快就率軍進入了錫蘭王宮,並俘獲了錫蘭王,並且還派人將錫蘭王押送到了我們明朝的南京。不過這個時候的明成祖一看鄭和和船隊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所以也就沒有怎麼懲罰錫蘭王,而是實施了寬宏大量。接著明成祖朱棣又派人將錫蘭王送回了錫蘭,之後兩國又開始重歸於好。

到了一四一一年,鄭和的第三次遠洋歸來,十九個國家的使節也是隨著鄭和一起到明朝來進行訪問,這也就代表著明朝的對外關係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

更是鄭和三次下西洋,一路清除各種各樣的障礙,比如消滅海盜,平定沿途國家的內部矛盾什麼的等等,雖然這都是用的武力,但這也可以間接的顯示出明朝這個時候的海軍實力到底有多強大,因為這並不是打仗,而隻是一隊對外貿易性質的船隊罷了,這都有了如此離譜般的軍事力量,其他的那就真的難以想像,所以這也是基本打通了我們中國沿海通往印度半島的整條航路。

到了一四一三年,明成祖朱棣又派鄭和第四次遠航,橫渡了印度洋,目的是前往波斯灣。鄭和先是到達了占城,又是訪問了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並且還到了蘇們答臘。在蘇門答臘,鄭和還率領軍隊幫助蘇門答臘的國王穩定了國內的局勢,原先所建造的倉庫也是間接得到了保障。從這裏我們就不難看出,鄭和船隊上的軍隊到底是有多麼強大了,直接可以穩定一個國家了。

接著鄭和繼續遠航,在古裏略加做了稍微的休整之後,橫渡了印度洋,來到了波斯灣口的忽魯謨斯,也受到了當地國王和百姓們非常隆重的歡迎。更是當地人都是奔走相告,爭相都用珊瑚、珍珠、寶石等等交換我們中國的絲綢、瓷器什麼的。甚至國王還派出使臣帶了獅子、鴕鳥、長頸鹿等等比較珍貴的奇珍異獸還有許多的珍寶,隨著鄭和一同回訪中國,也正是這次貿易事件與回訪之後,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的更加頻繁了。在鄭和回南京的時候,這還到了美麗的海島國家溜山國,也就是我們今天現代的馬爾代夫。

一四二六年,這時候鄭和第六次下西洋,繞過了阿拉伯半島,經過了紅海岸邊的阿丹國,又一直向南航行,到達了非洲東部的海岸。鄭和的船隊經過東非紅海沿岸的刺撒,繞過了非洲的東北角,繼續南行,到了木骨都索,也就是我們現代今天的索馬裏都城摩加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