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英國這次的確是出動了四十多艘戰艦進行阻擊,可明顯是他們對英吉利海峽的封鎖失利,這也就讓英國方麵的高層認識到,四十多艘戰艦完全不能進行有效的阻擊,必須得增加戰艦的數量。故此,英國高層最終就給英吉利海峽這裏布置了更加龐大的艦隊,進行全方位有效的封鎖英吉利海峽。
到了一六五三年的二月份,荷蘭的統帥特普羅率領著八十多艘戰艦護送商船們回國。大家在這裏一定要看好,這不是十幾艘二十艘戰艦護航,這是將近八十多艘戰艦在護航商船,可見荷蘭人也意識到英國方麵一定會增派軍艦,所以這本身的目的就是來打仗,這哪裏是純粹的護送商船啊?這護送一次商船就要出動八十多艘戰艦,這不虧死才怪呢。
而且所有事情正如英國和荷蘭的高層他們想像中的一樣,當荷蘭的商船們行駛至波特蘭海域之時,竟然直接遭遇到了七十餘艘英國戰艦的襲擊,瞬間就是火炮猛烈的進行轟炸,完全就是展開了海上大海戰一般的景象,其實這真的從本質意義上而論,就已經是真實的大海戰了,無數發炮彈漫天像雨點一樣密集,此處的整個海域都是炮火連天,我們要明白,英國戰艦一艘上就要布置八十門火炮左右呢,而且現在還有七十餘艘這樣級別的戰艦,這都是什麼樣的概念了?
可是盡管英國的先進戰艦火炮的確多,射程也遠,而且威力也是很大,不過荷蘭的戰艦也不是鬧著玩的,荷蘭這次出動八十多艘戰艦護航的原本目的就是打仗,所以怎麼可能將次級的戰艦派來護航呢?所以荷蘭的戰艦也全部是非常精良與先進的,而且雙方的海軍將領還是勢均力敵,再一個荷蘭和英國的戰艦也是勢均力敵,所以雙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了對攻,之前我們也稍微聊到了目前這處海域裏的大致情況,其實更為詳細一點就是,海麵上的水花四濺,硝煙彌漫。無比激烈的海戰一直持續了三天三夜!雙方也都付出了非常巨大的代價。
但是這件事情到底該怎麼說呢?荷蘭肯定是要進行猛烈的攻擊,如果他們失敗,首先他們自己全部可能都再也回不去,而且這也就要間接的失去這條海路,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這樣子的話荷蘭將失去巨大的利益航路,畢竟荷蘭這個地方雖然是個小國,可是他們就因為這種海上貿易獲得了海量的財富,甚至怎麼說呢?荷蘭這個地方的資產階級目前是有錢到什麼程度呢?比如他們玩樂用的蝸牛都是鑲金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此時荷蘭資產階級到底有錢到什麼樣的程度。可如果目前荷蘭的護航艦隊輸掉,他們以後就再也不能如此奢侈了。
至於英國方麵肯定是想將荷蘭人趕走的,或者說直接進行殲滅也行,不管是趕走還是進行殲滅,反正這條航路肯定就成為他們英國的了,之前將要流向荷蘭的財富,目前就要流向他們英國,故此這種海戰還是必須進行的,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而且這種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爭霸,我們也可以說是海上權力的爭霸,隻要一旦開戰,絕對要其中一方徹底失去戰鬥力才能暫時結束的,這個縱觀我們整個人類曆史上的海戰,其實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答案。
可是關於這次英國的七十多艘精良戰艦,乃至和荷蘭的八十餘艘精良戰艦,在波特蘭海域展開的這長達三天三夜的大型激烈海戰,最終的結果是,荷蘭的統帥特普羅雖然突破了封鎖,但因為損失太過慘重,所以這就造成製海權被英國奪走,雖然英國這個時候艦隊也是損失慘重,但他們又調集了大量的艦隊,然後這次和上次就不太一樣了,英國這次是直接針對荷蘭的商船海域進行了更為嚴密的封鎖,所以這就也代表著兩國之間的製海權爭霸戰開始。
我們也說了,荷蘭這個地方其實國土麵積極小,所以荷蘭的主要財富來源就是海上貿易,除了海上貿易以外,他們好像根本沒有其他的收入一樣。其實有的,隻是這些收入和海上的貿易比起來簡直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而現在英國已經針對荷蘭所有的商船碰到就進行擊殺的封鎖策略,所以荷蘭的經濟直接就陷入了癱瘓狀態。
其實為什麼一下子荷蘭的經濟就陷入了癱瘓狀態呢?關於這個真的不是很難理解,我們之前說了,荷蘭有一萬六千多艘商船,然後荷蘭幾乎所有的財富來源都是這些海上的貿易,那麼大家也可以想像一下,這一連串的產業中到底有多少人在裏麵上班呢?但是現在全部不能出海,那麼這些人該做什麼呢?難道成為了無業遊民不成?再一個荷蘭內部完全就是貿易在支撐著,也就是將自己家或者其他地方的一些東西賣到別處去,然後再從別處運回本國需要的東西,可現在這個貿易斷了!所以整個荷蘭陷入了經濟癱瘓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