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五(1 / 2)

貝多芬的同年是很不幸的,由於他的父親酗酒,所以貝多芬常常都要從警察手裏接過爛醉如泥的父親,從未享受過家庭的溫情。當他的父親發現貝多芬有音樂天賦之時,就企圖將他變為搖錢樹,強迫幼小的貝多芬練習繁重的琴藝,而且常常在三更半夜醉酒回家後,將貝多芬從床上拖起來練琴。八歲時的貝多芬被他的父親拉著沿萊茵河賣藝,十一歲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裏工作。他的母親在一七八七年去世後,他的父親就更加放肆了,幾乎每晚都是爛醉歸來,身為長子的貝多芬,隻好挑起了養家的重擔,撫養兩個弟弟。他受聘為宮廷的古鋼琴與風琴樂師,兼做鋼琴家庭教師。

一七九二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先後受教於音樂家海頓、作曲家申克、音樂理論大師布列希貝克以及作曲家薩裏耶等名師。一七九五年,他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彈奏了他自己創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折服了維也納的貴族和市民們。

正當貝多芬充滿熱情地為了他自己的理想而拚搏之時,不幸又降臨了。一七九六年,貝多芬的聽力開始下降。到了三十二歲的時候,貝多芬就完全失去了聽力。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簡直就是最為致命的打擊,貝多芬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他消沉過,曾經甚至想結束他自己的生命,但多年來在生活中磨練出堅毅倔強的性格以及對音樂的熱愛,使貝多芬在不幸的命運麵前挺了下來。他漸漸地就振作了起來,開始克服種種困難進行異常艱難的創作。

由於聽不到聲音,他就用牙齒咬著一根小棍,再將木棍支在樂器上,靠木棍的震動情況來感覺聲音的大小。不能聽到自己創作曲子的好壞,他就一遍遍地在鋼琴麵前彈奏,通過琴鍵跳動來感受音樂的曲譜。由於長時間彈奏鋼琴,他的手指都起了水泡。也不知疲倦地進行創作,對自己的作品要求也十分高,一首曲子經常修改很多次,比如我們今天聽到的他為歌劇《菲德利奧》第二幕做的序曲,竟然改寫過十八次,著名的《萊昂諾拉》序曲,也是經過十幾次的修改最後才完成的。在貝多芬與病魔進行頑強鬥爭的過程中,他的音樂創作也最終趨於成熟,他擺脫了以前音樂中的許多框框,塑造了他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貝多芬後半生三十年的無聲世界,創造了大量音樂史上不朽的作品,如著名的九部交響曲等。

一八零一年,他與一個十七歲的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蒂相戀,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但古奇阿蒂在兩年後離開了他,嫁給了一位伯爵。一八零六年,貝多芬再次戀愛,對方是丹蘭斯,是古奇阿蒂的表妹,兩人在這一年訂了婚,但這場愛情也隻維持了四年,丹蘭斯也離開了貝多芬,再次遭受失戀打擊的貝多芬變得更加不修邊幅,行為舉止也變得更加放肆。一八零九年,拿破侖攻占維也納,貝多芬的保護人和朋友們紛紛逃難,他就陷入了孤獨和經濟拮據的雙重困境之中。但他還是完成了《莊·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尤其是後者演出的成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大的榮耀和歡欣。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在維也納的春雷驟雨中,貝多芬就此辭別了人世,享年五十七歲,約有兩萬多的維也納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

貝多芬其實還是一位民主人士,這一點從《第三交響曲》的由來就可以看出來。一八零三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這首曲子原本是寫給拿破侖的,貝多芬還在作品的扉頁上寫下了:獻給拿破侖??波拿巴幾個大字。但就在作品完成的這一年,拿破侖做了讓貝多芬失望的事情,就是拋棄了共和製,當了皇帝。貝多芬一氣之下,就把這首曲子改為了英雄交響曲,紀念一位偉人!

關於貝多芬此人我是不太了解的,因為我對於音樂這方麵完全是一竅不通,所以也不敢做出任何的評論,但我明白貝多芬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人,從他完全失去聽力,還要繼續創作音樂這種精神,這絕對不是我們這種凡俗之人就能做到的,所以貝多芬的事情我們大家也就了解到這裏。

然後我們了解什麼呢?其實,這個時候既然工業革命已經發展得非常迅速,那麼整個人類世界的社會結構肯定是要出問題的,畢竟任何事情都不能完美呈現,不管是我們之前聊到的完全自由,或者是民主乃至專製等等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有著有利的一麵,當然也有弊端,所以目前我們就一起繼續來看看這個社會的結構,反正肯定是需要一些小的戰爭,而大的戰爭其實也在繼續,隻是我個人已經不想討論戰爭,所以我們盡量避免討論戰爭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