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話,吳世琮沉默了很久。
現在該怎麼辦,靈渠的士兵已經被清軍差不多趕盡殺絕,而自己從梧州帶來的兵也已經全軍覆沒。
怎麼去救靈渠。
“將軍,靈渠還有救嗎?靈渠的百姓都還盼著大周的軍隊能夠打回去啊。”
靈渠關,重來都沒落入過清軍的統治,或者說,中國的南方,都還沒落入清朝的統治。清軍打過了山海關,占領了紫禁城,根本不還沒來得及用他們的方式來統治南方。要不,也不會出現三位漢族藩王管理南方的局麵。
而在南方老百姓的心中,盡管知道崇禎皇帝腐敗無能,大明朝已到了氣數。可是,誰來統治中國,大家都接受得了,唯一一個外族來統治,他們就是不願意。要不也不會時不時地出現反清複明的各種大小事件。
所以,清軍每到一個地方,雖然用他們強大的軍事實力占領了地方,可是,卻不能征服百姓的心。
靈渠關的情況也是一樣,盡管吳三桂雲南起兵沒幾年,盡管大周朝占領湖南、廣西沒幾年。但是,在他們的心裏就有這樣的認同感,他們屬於大周,而不屬於外族的清朝。這也許是吳三桂一直能夠堅持下來的一方麵原因。
吳世琮獨守廣西,他當然知道這種民情民意。可是現在,他拿什麼去拯救靈渠關。
他陷入深深的沉默。
好久,士兵才又對吳世琮說:
“將軍,還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該不該對你說。”
“你說吧。”
“就在我一邊躲藏一邊往家裏逃的路上,我得到了兩個消息。”
“哪兩個消息?”
“一個消息,我從靈渠關逃來不久,就又有一支清軍到達了靈渠關,沒幾天,這支軍隊和著原來靈渠的一些軍隊已經向著南寧方麵去了。”
“什麼?已經有清軍朝著南寧方向去了?”
“嗯!這是我親眼所看到的,還有另外一件事情,好像有消息說,我們的大周皇帝,早就已經不在了,現在的衡陽根本就沒有人管,清軍也正在派遣軍隊攻打衡陽。”
大周皇帝吳三桂不在了,這事,吳世琮早已經知道,他也知道這事‘紙包不住火’,遲早會讓所有人都知道的。現在,就在這樣一個湖南廣西交界的偏僻鄉村,都已經有人知道了,其他地方,還會沒人知道,清軍還會不知道。
清軍知道衡陽方向沒有了吳三桂,大周就沒有了主心骨,還不想趁著這時攻下衡陽,徹底消滅大周。
比起第二個問題來,吳世琮更關心第一個問題。
清軍已經轉向南寧,那可是他的老巢,他有半個家都在南寧,有孩子,有他新娶的老婆。
靈渠已經沒救了,已經沒有任何的挽回餘地了。
現在的目的應該是怎麼拯救南寧。
雖然,吳世琮現在無一兵一卒,而且滿身是傷,可是,南寧的生死存亡全係在他一人之手,也包括整個廣西。
吳世琮就在這個士兵家休息了兩天,然後帶著傷,朝著南寧方向星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