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子的陪侍太監,從京城出發,小太監南方就一直陪侍太子,跟著康熙皇帝秘密出行。他知道,皇帝的這一次秘密出行,或許是因為上一次五台山遇刺而引起的。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麵,畢竟皇帝也不想每一次出行都遇上。
而這一次,小太監南方還真不知道該不該把這個消息告訴吳世琮等三位恩人。不過現在,他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裏,想可能也做不到。
自從吳世琮三人離開了京城,或者說自從南方進入了宮中,他與吳世琮等就再沒見麵。上一次的消息,還是間接地通過買辦老太監而聯係的。吳世琮三人離開京城,他是通過了卻道姑——建寧公主才了解到的。
他願意他們離開京城,願意他們平安,願意他們不再受到清兵的追殺和抓捕。
可是,康熙皇帝又出宮了,秘密來到了黃河岸邊視察水患災情,他應不應該告訴他們,又去哪裏才能找到他們。小太監南方一直猶豫不決、左右為難。
他和太子一起,一路上跟著康熙皇帝西行。這是小太監南方第一次近距離地與皇上在一起,近距離的第一次親自看著康熙皇帝處事辦事。
以前,在宮中,雖然經常能看到皇上的身影,有時距離很近。不過,大多數時間,都是遠遠的、靜靜地觀察。或者在朝堂上,仰視著皇上;有時,也看到他與太子有一些父子之間的親情。那是康熙皇上的另一麵,因為人非草木,任何人都有親情的一麵,哪怕他是皇上也一樣。
至於皇上處理政務,這真是第一次。
從小太監南方第一次看見康熙皇帝,他都感覺到大清康熙皇帝並不壞。或許是他看多了他和太子之間的那份親情。或許是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爹娘。
可是,那先入為主的,為恩人複仇的種子,早已經深深植根在他的心靈深處。他進宮的目的,就是為了幫三個恩人複仇,報答三位恩人對自己借錢葬母的恩情。
這一次出行,小太監南方同樣看到了黃河水患後,百姓們的疾苦和悲慘,更看到了那些不顧百姓死活的貪腐官員的嘴臉。他不知道哪些人該殺哪些人不該殺。
在道台衙門裏,武將當著皇帝的麵把那位貪腐的道台殺死的時候,小太監南方一點都不覺得過份,甚至有一種痛快的感覺。
這一次,他站在了康熙、也就是自己恩人的仇人一邊。
這幾天裏發生的事情,更是讓小太監南方對於康熙皇帝的認識,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轉變。
康熙,他應該是個好皇帝,除了他仍然是自己恩人的仇人。通過這幾天細心、具體的觀察,小太監南方甚至在內心裏想,他是不是應該奉勸三位恩人放棄仇殺康熙的念頭。因為他能為百姓著想,特別是為受了水患的災民著想,懲治腐敗,這些都說明他是一個好皇帝,一個能為窮苦百姓作主的皇帝。
一個好皇帝,一個好父親,是不應該受到仇殺的。小太監南方單純地這樣認為。
自從三位恩人京城郊外離開,已經有好幾個月了,這期間,南方沒有他們的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