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些書籍文物最終也難以保全,但是小清舍不得執意帶走,我隻能由她,其他沒帶走的東西鎖在10餘間屋子裏。
四月傳來金軍攻破汴京的消息,金軍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後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汴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極盛繁華一時的北宋王朝在這次著名的曆史事件“靖康之難”後徹底覆滅,同月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年號為“建炎”建立南宋,史稱宋高宗,高宗政府為了躲避金兵,開始四處逃竄,多年後才在臨安建都五月我們從青州起程前往江寧,時局變亂,離開後不久,就從逃難者口中聽聞,青州先是發生了兵變,接著又遭金兵占領,易安居和歸來堂毀於兵禍,十餘間文物化於灰燼,小清得知消息後抱著我痛哭不已,心痛她和趙明誠的心血毀於一旦我們押著十五車珍品,極為不便,一路走走停停,到十二月中旬才到達江寧,我和小清僅在江寧安穩的生活了一年左右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的一天,江寧禦營統製官王亦發生叛亂,趙明誠的部下、江東轉運副使李謨事先得到了消息,報告給知府趙明誠,趙明誠竟對此事不予理睬。
當夜李謨果斷采取了措施,擊退了叛軍。天亮後,李謨準備向上司彙報情況,結果發現,趙明誠居然已於前夜從城樓上懸下繩索獨自逃走了。
小清聽聞後,對趙明誠這種置家人置百姓於不顧,貪生怕死的小人行徑,氣憤不已,恨恨的作了首詞:《夏日絕句·詠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當然趙明誠也因此次失職而被罷了官,可是不久後又接到了朝廷聖旨,讓其出任湖州知府,小清本來不想再和趙明誠夫妻一起前往湖州,可是我知道趙明誠將在這一年裏會過世,因此又帶著十五車文物書籍繼續跟著,小清感歎這些年四處漂泊不定正式起用“易安居士”為號果然在去湖洲上任的途中,趙明誠突染瘧疾,病倒了,這若是在現代根本不是什麼大病,可是這會兒卻腹瀉不止,怎麼吃藥都不管用,想蘭衣不解帶,不眠不休的侍伺了兩個多月,趙明誠還是重病不治於8月18日在建康城,交待小清在他死後,務必妥善保密保管好手中這批珍貴的金石文物史料,說了若是危難關頭,迫不得已,哪些可棄,哪些必須要留,另外囑咐她一定要幫他完成未盡的心血《金石錄》以傳後世,接著又托我替他照顧想蘭,在簡單的交待完這些後,趙明誠這個年僅49歲,才華蓋世,和李清照同留青史的考古專家,終於閉上了他那雙溫柔無比的眼睛,帶著未了的心願,撒手人寰了小清雖然曾經痛恨趙明誠的軟弱行徑,可是當真正失去這個知己摯友時還是痛哭不已,我看著趙明誠那張自五歲起就熟悉愛戀,後來又失望痛恨,最後平靜釋然的臉,自此永遠也瞧不見了,也止不住的心傷落淚,待心情稍稍平複後,才想起了想蘭那個和我養母同名,同性情的女子,慌忙找時,發現她已經懸梁自盡,追隨趙明誠而去了,他們終究也沒有逃過命運的安排,不離不棄,生死相隨,三生三世。
我和小清又免不了一番傷心痛哭後,將趙明誠和想蘭合葬在了建康,又在他們夫妻墳前默默的守了一個月後,才起程前往我們的目的地,杭州西湖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我們帶著十五車輜重,兜兜轉轉,走走停停,行程及慢,沿途目睹大批流民從北方湧往南方,死傷不計其數,我們雖然不停的施舍,可是仍然是杯水車薪,無濟於是,小清看著昔日繁華極盛的大好山河,變得滿目瘡痍,慘不忍睹,又感歎國破家亡,物是人非,氣憤南宋政府的懦弱無能,偏安一隅一路上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流芳百世,千古絕唱的詞作:例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