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本作品由【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社區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茅山圖誌》作者:大力金剛掌 (完結)

作品相關 關於作品更新速度與內容問題的說明

首先是更新速度的問題,本人職業為廣告公司文案,業內的人應該能理解,我這個行當到了年底很忙,我可以保證每天以1-2章的速度更新,但如果有突發事件例如出差什麼的沒法更新,大力金剛掌在這裏提前說聲抱歉,請大家相信我,這本書絕不會太監,因為我是個負責且追求完美的人,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孩子,我會以最負責的態度讓他長大成人!

其次是關於作品內容的問題,有N多人對《武鬥》一段頗有微詞,說真的,那段文字是我這整篇小說中唯一沒查過資料、沒像便秘一樣逐字斟酌的段落,竟獲如此的關注,真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我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這是一部小說,不是紀實文學,更不是周星馳的劇本,作為一部以故事性為主的小說,任何悲歡離合都有可能發生,那段故事僅為整個故事的一個小插曲,我在這裏非常鄭重的懇請所有讀者朋友,這不是一部倫理小說,如果大家真的覺得我寫東西尚且入眼,就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個地方,如果某些人真的隻對那些東西感興趣,那麼我推薦您去讀一些類似於宮廷秘史題材的作品或幹脆去上一些兩性題材的文學網站,那裏才有真正絲絲入扣的描述,我這本書的重點不在那裏。

此外,我還想提醒某些因此話題出言不遜或直接對我本人進行人身攻擊的朋友,希望諸位口下留德,謝謝。

作品相關 序

作者:大力金剛掌

道教,源於戰國時期,楚國苦縣人李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子)是當今道教公認的創始人。相傳李耳活了160多歲(也有傳說其壽元二百有餘),而後成仙,從宋代開始被尊為“太上老君”,其所著《道德經》被公認為道教的思想之源。

在數千年的曆史演變中,道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可謂深遠,雖說佛教在後來幾乎主宰了中國的宗教發展,但道教卻始終在民間占有著不可撼動的位置。大多民間驅邪、鎮鬼的儀式或方式方法,大多是從道教理論演化而來的,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進程中,佛教的角色,大多是以祈福、祭祀為主,而那些奮鬥在驅魔鎮邪第一線的,卻大多是道教的傳人。

中國曆來是一個新鮮事頻出的國度。在西方,好像能夠降臨在實世的反麵形象僅有“吸血鬼”這種不疼不癢的角色,而在中國卻不然,各種各樣的仙鬼傳說舉不勝舉,四仙(即狐仙、蛇仙、黃大仙也就是黃鼠狼、刺蝟四大仙)、厲鬼等等超自然事物均被老百姓視為不祥之例。

有需求就有滿足。在這種複雜的民間文化中。道教的宗教體係不斷擴大,根據老百姓的諸多需求,逐漸分支出了“宿土、麻衣、眾閣、全真、茅山”五大分支,其中宿土主修工程修繕、建都立基,後世的一些風水學理論大多起源於宿土,而麻衣則主修預測、占卜,大家比較熟悉的麻衣神像實際上就是麻衣理論的沿襲。眾閣與全真主修武學與修身,其中眾閣講求的是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全真則主張激發人體本源的潛質,現在看來的一些所謂隔空取物的特異功能,在當初全真而言,至多算是修得小成,根據《漢書?;道德傳》記載,早在漢初,道教便分離出了眾閣與全真的雛形,年過三百卻看似三十、移形幻影、飛簷走壁、點石成金之能有如螻蟻之聚,後世的武當,便是道教全真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