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炫-浪TXT論壇提供下載,更多好書請訪問http:///
《那個我生活了近六年的電影院啊》
作者: 著名人士
第1節
近來工作太忙,壓力特別大。上班間隙也不知道該怎麼放鬆,竟然瞄上了這裏,看這些故事的時候,感覺非常緊張,相比之下,工作反而不是那麼讓我緊張了。不過我一直隻看大家寫的【經曆】,主要是對杜撰的東西不感興趣,也許有些標為【經曆】的故事也是杜撰的,但欣賞【經曆】時候的感受還是不同的,更刺激,更過癮!
從懂事以來,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或者看到過“他們”。但是,家裏人多次的與“他們”不期而遇,讓我也感到了恐懼和彷徨。
讀小學的時候,我家住在 “耦池河”邊一個名叫“八一桑場”的小村裏。媽媽養蠶打發時間,爸爸在鎮上電影院放電影,爸爸每周回去一兩次,其它時候都住在鎮電影院的前樓。
89年,縣城開始造類似現在商品房一樣的樓,並有政策下來,說是買一套樓能夠解決兩個人的“農轉非”問題,為了讓我和弟弟能夠吃上“國家糧”,爸媽打算把積蓄拿出來到縣城買套房子。事不湊巧,爸媽踩自行車去縣城交錢的時候碰上工作人員有事不在,隻好繼續踩著自行車回家,準備第二天再去交錢。
那天從縣城回家已經比較晚了,從縣城到家也有大概二十公裏左右,在離家還有幾裏路的時候,爸爸說口渴了,於是下自行車到公路邊的姨媽家喝水。自行車就停在馬路邊,買房的錢就掛在自行車上,當時爸媽都忘記這碼子事情了。等到喝完水才發現錢沒了。對於我家,那是很大一筆錢啊。
家裏的積蓄都沒了!那時候,沒少看到我媽偷偷的哭。
到了90年,我該讀六年級了。為了讓我成績提高起來,考個好點的初中,爸爸想辦法把我弄到了鎮中心小學。由於鎮中心小學在鎮上,而鎮上到我家又比較遠,所以,我就跟爸爸一起住到了電影院的前樓。
沒多久,爸爸覺得媽媽、弟弟和奶奶住在村裏也不是辦法,而且當初養蠶也隻是打發時間,而現在錢掉了,要賺錢啊。而電影院那個時候生意還很紅火,於是爸媽計劃在電影院裏麵賣點零貨,比如瓜子、花生和甘蔗一類的,想想應該能賺點錢。
計劃實施的時候,我們全家都搬到了電影院。
我要講的都是我家裏人在一個電影院裏經曆的事。
不知怎麼,我在這裏用“媽媽”稱呼媽媽有點不習慣。這句話可能很讓人費解。因為一直以來,我和弟弟都是用“姨”來稱呼媽媽的,我也不知道原因。現在想想,我媽媽這一輩子還從來沒有聽到有人叫她“媽媽”,也挺心酸啊。
這些就不說了,後麵我還是用媽媽來稱呼我媽媽吧。
先說說這個電影院吧。
以前的電影院不像現在,電影院就是用來看電影的。那個時候的電影院可以作為開會的禮堂,也可以作為唱大戲、表揚歌舞的劇院,所以是個多功能房,統稱“影劇院”。
聽鎮上老人們講,這個電影院的前身是個大禮堂,當時的禮堂是用土磚砌的牆,稻草鋪的屋頂。在五幾年的時候,有次禮堂剛開完大會,人員散場後突然烏雲密布,狂風暴雨。一陣電閃雷鳴過後,大禮堂倒塌了。在清理的時候發現倒塌的禮堂下麵布滿了很多被雷劈死的蛇,更為恐怖的是禮堂的地基下還有一堆一堆的蛇。政府派人把這些蛇處理後擔了不知道多少擔子的蛇埋掉。反正聽著都起雞皮疙瘩。
後來電影院在以前的大禮堂的地基上重建了。在當時,這個電影院應該是這個鎮上最宏偉的一幢樓了。電影院分為前樓、大廳、舞台後樓三部分。當然這三個部分不是分開的,是通在一起的。前後和舞台後樓是兩層樓的結構,大廳就是一層,所以大廳很高,很空闊。前樓和後樓的樓板、樓梯都是木製的,所以在使用多年後都嘎吱嘎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