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是許多人的夢想。不過由於家庭以及工作的原因,大部分人都無法實現。

其實如我這般生活和工作都悠閑懶散自由的人,要想踏出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的。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準備旅居到出行,其實從決定到實行,也隻是花了兩天而已。

十月七號淩晨二點突然想要離開這個城市,於是打開計算機,在溫暖的被窩裏到處查找機票信息。在五分鍾後,我買了兩張到三亞的機票。

旅行計劃很簡單,和老婆一商量,便決定先去三亞住兩個月,再飛到大連兩個月。剩下的一年零八個月到時候再考慮去哪十個城市。如果在哪個地方住舒服了,就在哪買個小產長期居住。

之所以定為兩年,也單純的是兩年後,我們今年買的房子要交房了,要回來接收。

走的時候一切都覺得很簡單,美好。不過期間還是有些波折,例如三亞的房價以及零零總總的一些問題。

現在想來,已經旅居二十多天了,那些小問題其實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三亞的海風很舒服,我和老婆包了酒店的房間兩個月,買了廚具每天在陽台上做飯,很遐逸。

酒店樓下就是海灘,每天和老婆手牽手在沙灘上走走,再到計算機前寫寫文字,突然感覺心很平靜。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二十天了,走了三亞的很多地方,卻一張照片也沒照。不想拿相機,總覺得脖子上掛著那台大大的單眼,平靜便會被打破似的……

或許,生活和幸福,原本就應該如此簡單。隻是人,把它們想的太過複雜了。

突然想到了六年前,二〇〇四年,我在德國的一所大學畢業,正準備去荷蘭的姐妹校學習讀碩士。不過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

我回到故鄉,那時候的自己非常的迷萡,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活下去有什麼意義,於是我第一次想到了去旅居。

不過由於經濟上以及方方麵麵的原因,放棄了。

有時候真的感覺人生就是這樣,該是你過的人生,生活就會一步一步的將你推向那個方向。所謂馬太效應,也是如此這般。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二〇〇四年有太多的回憶。我開始工作,也開始寫《夜不語》這本小說。我一直都說要獨立,可卻一直都住在父母的別墅裏。

我很懶,雖然因為一些小聰明使得工作上的事情變得輕鬆自由。可旅居的心思一直埋藏在內心深處。那種想法就如同老屋的蜘蛛網,就算勤於打掃,可總會在某個角落中發現它們的存在。

朋友們總是會說羨慕我的生活,羨慕我的生活狀態,羨慕我的隨心所欲,可煩惱的事誰又沒有呢?

旅居,這個借口說起來很方便,不過這又何嚐不是我擺脫現有生活束縛的一種掙紮。

嗯,貌似離題了。管他的,《夜不語》的後記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現在這種隨隨便便的東西了,雜燴似的,想到什麼就說,想到什麼就寫。

總之我為了籌措旅居的費用,賣掉了新買了剛兩個月的車。對,就是上本書的序中提到的為了酬勞自己剛買的那輛。

父母說我瘋了,腦袋裏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可真的到我臨走,和老婆一起牽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