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段(2 / 2)

清,比清明吊簡單多了,一個小竹棍,一張長條紙,就可以完成。清,都是自己在家裏做的。大人把長條紙,整整齊齊的剪,把紙條剪成半厘米寬的並排碎條,但並不剪透,另一頭還連著。然後用米糊,把紙條纏繞著粘在竹棍上,清就做好了。跟雞毛撣子差不多的形狀。若是講究點的,還在竹棍的頂端粘上一朵白花。清這個東西,應該就是湖北以外所說的哭喪棒。

還有紙錢,這個東西,在我小時候還很單調,就是黃裱紙。後來長大了,就有印的花花綠綠的冥界銀行發行的大額鈔票,玉皇大帝是印在紙錢上,麵值都是億元單位,看來陰間的經濟形勢也不好,通貨膨脹比津巴布韋還凶。現在就五花八門了,金元寶,汽車,手機,別墅……不一而足。

清明插清時節,一個家族的後輩子女,都早早的約好,找個合適的時間。老老少少的一起準備好清明吊和清、紙錢,到郊外的老人墳墓山下集合,人到齊了,就一起上山。△思△兔△在△線△閱△讀△

一般土葬的地方,風景都是很好的山野。又是春天,植物翠綠,山花盛開。所以插清的過程,也是人到郊外踏青方式。

到了山上,老人墳墓,給墳墓培陪土,扯一扯雜草。然後小孩子們就爬到墳頭上,在墳上,把墳頭插滿清明吊和清。幫逝去的長輩打扮一般。

插完之後,就開始在墓碑前燒紙,找個過程很長,家族人口越多,持續的時間越長。一房又一房地換著燒,邊燒紙,邊磕頭,嘴裏嘮叨著望老人保佑後代,發財有之,學業出色有之,身體健康有之……

燒完紙,大家夥就在墳墓旁找個平坦的草地,鋪上各自帶來的食物。席地而坐,野餐。帶的食物都是冷的,清明也是寒食節,當然不能吃熱騰騰的食物。

但是各家帶的菜肴,味道都很不錯的。我二姨媽做的涼麵,比街上賣的熱幹麵強多了,幺幺的牛肉包子也好吃(她本來就是廚師),我老爹的鹵雞蛋,也是搶手貨……每次插清,我們下輩都早早的跟長輩打招呼,指明要長輩準備這些絕活,帶到山上去。

清明在山上野餐,不能吃熱食,但是不禁酒。和在家裏的筵席一樣,幾個男人(也有女性)就慢慢的喝酒。小孩子就漫山遍野的到處跑。

清明插清喝酒也有個蠻搞笑的規矩,就是都熱情邀請外人。專門有人,被邀請去插清,這是榮幸,說明此人人緣特別好,還有個本事,就是酒量特別大。我知道一個人,專門在清明被人邀請去插清,每天都有人邀請,在山上喝酒,喝的醉醺醺的。這是好事,宜昌人認為對自己家族,和對邀請的人都有好處,有旺福的說法。皆大歡喜。

家族的眾人,在野餐結束後,便圍著墳墓,繞著炸圈的鞭炮。眾人就陸陸續續的下山了。

我這代之前的宜昌人,過清明,還有個好玩的去處——烈士陵園。

每年學校清明節就要組織我們去東山公園去掃墓。每人帶著一個清,樂嗬嗬的去掃墓,當然在無名烈士碑前默哀之前,都要聽老師一番革命教育的熏陶。

烈士陵園就是東山公園,給烈士敬禮之後,大家就可以到東山公園去玩耍了。這個機會很難得,一年難得有一兩次的。

經常有人清明前夕說起,死去的老人給自己托夢,要錢了。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也許是清明接近,心裏記夠(宜昌方言:惦記)這老人,才做這種類似的夢吧。

不過我做這種夢的時候,白天真的沒有想到這些。無來由的就在晚上做了。真是讓人不信又不行。

2010-7-53:26:00

拜師之趕屍記

“趕屍這種秘術的前身,在道家看來,不是什麼很玄妙高深的法術。道行到了一定的地步,把死人的魂魄招回片刻,或是給死者喂服丹藥,也可還魂。沒有多玄乎,一般的神婆通靈人都會。當然魂魄是收不齊的,人有三魂七魄,少一個都不能算活人。勉強能收一魂就不錯了……

可是湘西趕屍,把這個法術的層次給提高,不僅能讓死人回魂,還能讓這個僅有一個魂魄的死人,行動起來。這就不是一般的道家法術了。有苗家的某些養蠱的秘術融合進來……

趕屍並不僅限於湖南西部,貴州,渝東地區,雲南東部,甚至湖北恩施南部,是趕屍盛行的範圍……

我雖然能夠趕屍,但還是沒有想明白,當初我的老師教我趕屍的一些咒語和法術,究竟有什麼玄機在裏麵。我也懶得去探個究竟了……

你格老子莫做出個這樣的表情!老子也不是什麼都懂。

還有,別沒有什麼事情都問我,一天到晚問這麼多,你不累麼。從現在開始,一天隻準問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