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段(1 / 2)

文明的後果。當然我們的探測工作準備盡量秘密進行,盡量不與外星生命發生接觸。在地球上,其他所有國家的飛船加起來也沒我們多,但要是我們發現的是一個比我們早幾百年進入大航天時代的文明,那他們的軍事實力和生產能力都是我們難以抗衡的。”

聽到這裏主席突然問了一句:“我們的艦船製造能力怎麼樣?”總理接口說道:“目前,五大地球航天製造基地,兩個月球造船廠和一個火星造船廠年總建造能力為:軍用飛船總噸位10萬噸或者民用飛船20萬噸。對於太陽係開發,這個製造能力已經有點過剩了。當然如果用於與外星交戰,誰也不敢下結論。如果不想讓製造能力限製,展開外星係開發或者與外星文明交流刻不容緩。”

姚大凱笑道,“看來我們還得與外星人做生意了。”主席也笑起來,說道:“這一步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時代已經變了,如果不用開放的思想,我們就會被別人超過,或者被敵人打敗。軍事上,我看我們還得加強一下。發現了可移民行星,我們總得有機動部隊去保護殖民地吧?要是發現了敵對勢力,那就更不用說了。總理,你看目前我們的民用飛船夠用嗎?”總理有些遲疑的點點頭,說道:“國內問題不大。但問題是國際社會那關不好過,我們的太空軍力已經超過其他所有國家太空軍力總和,再增加軍用飛船會引起很多國家的猜疑。”

大家都皺起了眉頭。是呀,目前中國國際形象相當不錯,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中國領導的地球聯盟,這時候我們可不能自毀形象呀。姚大凱說道:“主席,總理,你們看這樣行不行。那些小國不是一直鬧著他們也要上天嘛?我看不如新成立一支艦隊,就叫聯盟艦隊,專門守衛地月防線。我們再在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上各增加一兩艘戰艦,有緊急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立即抽出部分艦艇,成立一支新艦隊呀。”我看了看大家的表情,看得出來常委們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趁機說道:“主席,總理,以前我們發現過不少純鐵質小行星,現在我們的真空無重力局部冶煉技術成熟了,巨型粒子推進器也成功了,挑選其中一兩顆大小形狀合適的改造成武裝空間站也不錯呀。”主席笑道,“遠飛同誌還在想著他的超級戰艦呀。”

大家又討論了一陣,最後覺得姚大凱部長和我的辦法都很不錯。不過建造新戰艦可以立即開始,但是用小行星改裝成軌道空間站,還需要足夠的論證。可一旦成功,一個這樣的空間站作戰效能就將超過現有兩個艦隊的總和。寬闊的內部空間足以配備數百門最大型的粒子大炮、電磁軌道大炮和激光炮,也可以攜帶數量龐大的戰機,而且超級厚實的裝甲(數百米厚的純鐵)也提供了空間站無與倫比的抗打擊能力,就算連續幾顆核彈在表麵爆炸也不會對內部裝置造成致命性損害。這是它的優點,同時也是他的缺點。由於太笨重,武裝空間站不適合於機動作戰,但用來對星球其他勢力進行威懾,或者防禦外部勢力入侵是最好不過的了。

*

2034年,地球第一個聯盟性質的艦隊,地月艦隊在“長城”號空間站上舉行了盛大的成軍典禮。地月艦隊由與中國關係最密切的46個國家共同出資組建,總投資達到20萬億人民幣。地月艦隊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艦隊,共擁有包括兩艘“方舟A”36000噸級航天母艦,四艘“貢工A”32000噸級戰列艦,六艘護衛艦,以及數艘武裝運輸船等一共15艘飛船,艦隊戰鬥力評估占當時地球太空總軍力的33%以上。按照各國出資多少,各國分配到了不等的艦隊成員名額。中國以出資60%占據了其中55%的名額,印度以出資25%獲得了大約1500人的名額,其他名額由各組成國瓜分。作為中國讓出額外5%名額的補償,艦隊司令員,所有的艦長以及較大部分重要職務都由中國指派。至於可能涉及泄密的能源艙,絕大部分武器係統等也都由中國軍隊負責。

為指揮聯盟艦隊作戰行動,46個國家在中國月球基地附近新建了一個聯盟艦隊作戰總指揮部。雖然在最初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指揮部的作用隻是在中國天軍司令部下發的聯盟艦隊行動計劃書上蓋一個章。但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聯盟艦隊,特別是2064年歐盟的加入,聯盟艦隊作戰總指揮部作用凸現。2072年,中國天軍(地球)司令部撤銷,聯盟艦隊作戰總指揮部最終取代了它的位置,開始承擔起地球聯盟二百六十多艘各種艦船,總噸位超過800萬噸的11支龐大艦隊的指揮任務,但中國在聯盟艦隊中仍占據著51%的份額。此時加入聯盟艦隊的國家已經達到113個,艦隊總軍力占據太陽係艦隊總軍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但外星係的中國、歐盟艦隊仍然獨立,不受聯盟指揮部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