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段(1 / 3)

倉這麼一說,利明終於想起了還有學會這一檔子事。怎麼搞的?可能太專注於“Eve1”的研究了吧。

一年一度的日本生物化學學會是日本國內的生物化學學者和分子生物學者齊聚一堂、互相交流研究成果的大型學術會議。今年的學會將幹九月在利明所在的城市召開。按照慣例,利明和淺倉所屬的生理機能藥學講座每年都會選出幾個人到學會上去發表自己的論文。講座還特別規定,盡量要讓在讀的碩士研究生參加學會,進行演講。因為攻讀博士的學生在學會上發表自己論文的機會還是很多的,而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隻在畢業的時候才有機會在許多人麵前發表自己的論文。所以,從積累經驗的角度來說,參加學會對本科生和碩士生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通過參加學會,他們不但可以訓練自己在眾人麵前有條不紊地向對方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而且對他們來說,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實驗也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不過,如果他們是第一次在學會上發表論文,那一般都會出現隻顧自己講而不考慮聽眾的接受程度的情況,要不然就是由於太緊張而使自己的準備不夠充分。可以說,老師的工作就是要指導學生克服這樣的問題。

淺倉以前從未在學會上發表過論文,所以,她自然想要提前做好各種準備。諸如怎麼製作幻燈片呀,怎麼進行闡述呀,對於這些問題淺倉都一無所知。利明本該好好輔導一下,可他卻遲遲沒有行動。意識到這點後,利明馬上向淺倉道歉。

“啊……對對對!不好意思,那就暫時中斷對‘Eve1’的分析吧。”

聽到這話,淺倉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利明詢問淺倉是否收集齊了製作幻燈片所需的全部數據。明天利明準備教淺倉怎樣使用掃描儀,因為還需要把幾張照片增添到圖庫裏。

這天晚上。利明在回家前又看了看“Eve1”的情況。淺倉那時正在機械室測定吸光度。

利明雖然在嘴上答應淺倉要中斷“Eve1”的相關實驗,但心裏卻打算背著淺倉繼續獨自進行實驗。總之,先往“Evv1”中添加點過氧物酶體增殖劑和視黃酸,再給它做幾次繼代,看看效果再說。很有可能“Eve1”的性狀會發生改變,他想。

利明從恒溫箱裏拿出一個培養燒瓶,把它放在顯微鏡下。透過鏡片,可以觀察到一個個生機勃勃的細胞。

如今,對利明來說,與學會相比,“Eve1”給自己帶來的驚喜要重要得多。這次的學會,利明也要參加並發表論文,不過那些數據全都是半年以前得出的,不是“Eve1”的分析結果。—般說來,如果要參加學會,就必須在會議召開前的數月至半年的時間內提出中清,並同時遞交自己論文的內容提要。因而,在此之後,不管研究者得出了多麼驚人的數據,隻要涉及的內容與論題無關、就很難拿到學會上去發表——當然,更不可能在開會當天臨時更改自己的主題。但是,利明卻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在學會上公布自己從“Eve1”研究中得出的數據。如果將這幾周的研究成果予以發表,肯定會引起巨大的轟動。不僅如此,這些數據一定會刊登在一流的學術雜誌上。研究線粒體的學者們看了自己的論文後絕對會大跌眼鏡。屆時,要求提供“Eve1”樣本的信函將像雪花一般,從世界各地的研究所源源不斷地飛來,聖美細胞的生命將會在世界各地得到延續。一想到這些,利明就激動不已。

“Eve1”在燒瓶底部形成了好幾個菌落。這些都是昨晚做繼代後增殖出來的。當時隻放入了很少的一點細胞,沒想到這麼快就產生子菌落。利明又一次被“Eve1”難以置信的增殖速度驚得目瞪口呆,簡直快得像浸潤性癌細胞一樣。如果不在細胞數量比較少的時候進行繼代的話,隻需一天的時間燒瓶就會被新增殖的細胞所填滿。也許這正是其強大增殖能力的表現。利明漫無目的地觀察著位於視野正中的一團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