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家世之迷(1 / 2)

我家姓旦,我爺爺有個奇怪的名字叫旦樹葉,我父親叫旦橫空,而我叫旦均。

其實對我爺爺的好奇最早來源於他的功夫而非名字。

而上次我對小田使用的高劈腿,和勾拳,就是我爺爺教的;聽說爺爺的功夫是太爺教的,所以自然成了祖傳;我長大以後,發現爺爺教我的某些功夫完全和傳統武術格格不入,我曾想就這些功夫再往上追本,卻沒有溯源成功;這也成了讓我一直不解而好奇的事情之一。

因為,學過功夫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武術套路主要是表演性質的,沒什麼實戰性;而中國的散手,南亞的泰拳,以及西洋的格鬥術,包括拳擊和跆拳道,空手道等等這些後來的項目,才是當前近身搏擊的主流。

而我爺爺教我的卻全然與這些不同,不僅僅是拳腳功夫古怪,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技能;比如最早時期教我的,是通過意念的練習,讓會陰,會陽,丹田等穴位之氣產生對流,據說這樣是打通任督二脈的必經階段,然後通過氣的正反旋轉而練成一種軟硬氣功;還讓我練習一些非常刁鑽凶狠的近身格鬥術;我之所以說它刁鑽而凶狠,是緣於我走上社會後,把學到的這些偷偷與當代的搏擊對比後得出來的;通過對比我才驚訝地發現,爺爺教給我的這些功夫是多麼的巧妙和不可思議;不過爺爺在教我這些的時候一而再地告戒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用;他的理念是:學功夫是為了慎用,而不是常用。平時遇到衝突時,寧願被別人打也不能打別人,就是所謂的學武先學做人,所以平時我還得練一些忍術以防衝動。

我敢說,現代的搏擊之術與我爺爺教的相比,根本談不上凶狠和致命性;現在的功夫在理論主要強調一對一的格鬥,而且大部分比賽也是同等級的格鬥方式,讓格鬥本身變的稀鬆平常;更何況,現代人隻能通過加強體能和不斷摔打來提高自身抗擊打力;而我爺爺教我的卻全然不同;他曾說過,肉體如果不通過靠練軟硬氣功來達到提高抗擊打力,就不能完成近身攻擊時的自身安全性;如果不能借力使力,就不能完成以小搏大,以少勝多的勝算;如果不練習刁鑽的騰挪技巧,就不可能有效避開對方和多人的同時攻擊;如果不掌握全身的有效穴位和拳腳的速度和寸勁,就不能一擊致命等等,更透出一股搏擊的狠勁和你死我活的格鬥本質。

另外,他教我的這些功夫,在稱呼上也千奇百怪,可能很多動作都是摩仿動物而設計的,如黃鼠狼偷雞,飛蛇擒猴等,這種以靜製動,以動製動,以力借力的搏擊動作,是如此的大膽和巧妙,以致在對比後真是拍案叫絕。

另外爺爺還教我很多野外生存技能,如水下呼吸,岩壁攀爬,野獸保定,陷井埋伏等。由於事項太多,下麵就簡單地說一下水下呼吸。

據我爺爺當時說,中國古代很多絕技都失傳了,如諸葛亮的木馬牛車這樣的經典發明,如現代人對易經,道家學說,奇門遁甲等的不重視,讓我國很多的優秀文化散失殆盡;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時代,破壞力更是令人難以致信;如今,水下呼吸也逐漸成了頻臨失傳的原始技能;爺爺不知道水下呼吸的原理,隻說:古人在創造這種方法時隻認一個死理,就是魚為什麼能在水下呼吸?於是就據此創造了這個方法。說來簡單,就是人在入水之前先深吸一口氣,入水之後再慢慢吐出半口,然後吸入半口水,接著再慢慢吐出半口水,始終保持口中有半口氣,如此反複即可;如果練習嫻熟,完全可以在水下停留半個小時以上。掌握的越好,在水下待的時間就能越久。

我從爺爺身上學到的東西越多,我就越對祖上產生好奇,我曾問過我爺爺和我父親,我家是從哪裏遷移過來的?有沒有祖譜之類的,然而,不管我曾經如何明問暗查,他們都笑而不答,從來得不到一個詳細而正麵的答複。這讓我經常會產生了很多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