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地處長安城邊緣地區,不像長安城那般燈紅酒綠,繁華異常。但此時在小年夜的晚上,紅彤彤的燈籠掛滿了小巷,萬家燈火時倒也顯得熱鬧了起來。
這片小巷是棚戶區,矮矮的房屋星羅棋布的灑在這塊區域。
人們的生活入不敷出,一直很拮據,直到幾年前,傳來了要拆遷的消息,拆遷代表著一夜暴富。
無數人眼巴巴的等著...
也不知道他們從哪兒聽說,拆遷費是按照房屋的數量計算,人們便勒緊褲腰帶大興土木,為了增加拆遷所帶來的更多的賠償費用。
事與願違,一年又一年,拆遷的事情石沉大海了,空閑的房屋卻是多出了一大批。
這裏距離城中心較遠,房屋很難租出去,所以蘇寧帶著蘇小雨就撿漏了。
四十平米的屋子,七十平米的小院,一個月四百塊錢。
屋子前麵被小雨種上了五顏六色的花,隻是在冬季都枯萎了。
而院子裏,蘇寧被小雨強迫著開墾出一塊土地,夏天的時候可以種一些西紅柿和胡蘿卜,冬天的時候種上菠菜。
在院子的角落裏,一個不足五平米的地方,放著一個碩大的雞籠,蘇寧足足養了十多隻母雞。
蘇小雨原本還想養一隻大黃狗,被蘇寧無情拒絕了,養狗那種光吃飯不下蛋的生物,屬於有錢人的遊戲。
院子中央還有一顆即將枯死的李子樹,那是蘇寧帶著小雨來這兒的第二天栽種的,兩人不懂怎樣防病蟲害,也不懂如何修建剪枝葉,時間一久,那顆樹已經成了小蟲子的樂園。
蘇小雨時常會打小蟲子的注意,想著能不能賣了換錢,然後換吃的。
蘇寧隻好保護好籠子裏的大母雞,生怕被小姑娘逮出去賣了。
那些大母雞每天都會帶來十多顆雞蛋的收入,小姑娘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蘇寧每天都會煮給她吃,多出來的就一塊錢一顆賣給隔壁的王大嬸,王大嬸會每天早上去鬧市區賣茶葉蛋,一塊五一顆。
蘇小雨會經常眨巴眨巴著大眼睛問蘇寧:“家是不是就是這樣啊!”
蘇寧一開始的回答是:“嗯...別人家裏過年的時候可以吃肉,平時還可以吃薯片,火腿腸,辣條,方便麵,鍋巴,麵包...”
小姑娘一聽,就吵著要吃,連哭帶鬧的讓蘇寧去買。
後來,蘇寧學乖了,每次小雨這樣問的時候,都會一臉堅定地告訴她:“就是,我們倆就是一個家!”這時候小姑娘就會星星眼幸福的笑著,一高興還會幫蘇寧去院子裏喂母雞。
最後,這個回答成了蘇寧引誘小姑娘幹活的最大利器。
每當蘇寧累的不想動的時候,就會問小雨:“你是不是該問我問題了?”
小姑娘便會眨巴著眼睛問:“家是不是就是這樣啊?”
“就是,我們倆就是一個家!好了,去幹活吧!”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句問答成了兩人之間的默契。
蘇寧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兩個的關係會這麼好,可能是因為在福利院的時候,蘇寧總會把發下來的包子分小姑娘一半,也有可能是小雨總喜歡蘇寧給她講賣女孩的小火柴,七個公主和一個小矮人...
講著講著小雨會熟睡在蘇寧的懷裏...
也有可能就像小雨說的那樣:“因為你姓蘇,我也姓蘇,所以我們是一家人!”
小雨可能選擇性的忘了蘇姓是她自己加上去的。
兩個孤兒,兩個沒人要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命運的拉扯,讓兩個孤獨的靈魂生活在一起,可是命運並沒有讓他們生活變得容易一些,富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