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國邦於1937年出生於粵東潮江,因其父分析侵華日軍很有可能會南下入侵粵東,於是便舉家逃離潮江前往香江投靠親戚。
鍾國邦十八歲時進入一間銷售家用電器的貿易行做了被香江人稱為“行街仔”的推銷員,在這一過程中,他看到了一個巨大商機,那就是當時香江本地製造業中,家用電器這一塊基本還是一片空白,所以,香江的家電一般都是從歐美進口的,雖說質量好,但價格卻十分昂貴,於是便萌發出開辦工廠生產家電的想法,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
機緣巧合之下,鍾國邦有幸結識了當時的香江潮江商會的會長,兩人可謂是一見如故,相當投緣。
當此位會長聽了鍾國邦的想法之後,便毅然決然的支持鍾國邦投資辦廠,之後,還將自己的寶貝女兒嫁了給他。
由於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中夏季最長,所以,生產電風扇是一項投資相對較小,技術含量不高,而且見效極快的好項目。
從1963年起,鍾氏工業所生產的“鍾牌”吊扇、台扇、落地扇比進口貨的價格便宜了一半,而且質量也不差,所以一直是暢銷不衰。
十年之後的1973年,美國發生了能源危機,能源價格屢創新高,由於電價不斷上漲,民眾們紛紛停用了空調,在試用了“made in hongkong ”的“鍾牌”吊扇之後,發現這種電扇又涼快又省電,於是便爭相購買,由於銷售火爆,產品供不應求,一台吊扇的價格還被一度爆炒,甚至超越了一台空調的價格。
除美國市場之外,連中東和非洲都有很多訂單不約而同的漂洋過海而來,鍾氏工業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1977年6月,鍾氏工業的股票在香江聯合交易所上市。
由於生產電風扇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也不需要非常多的資金,投資的門檻相對比較低,看到鍾氏能夠靠生產電風扇發家致富,短短幾年的功夫,全香江生產電風扇的工廠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加之,什麼“中牌”、“忠牌”、“宗牌”、“種牌”、“金童牌”等數不勝數的冒牌貨衝擊市場,從而導致鍾氏的銷量持續下滑。
股票上市十年,財務報表居然已經亮起了三年半的“紅燈”,而當年炙手可熱的“鍾氏工業”,早已經從績優股淪為了垃圾股的行列。
為此,身為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的鍾國邦感到非常無奈。
***
鍾家別墅的餐廳內,可供八人同時用餐的長餐桌上擺放著豐盛的食物。
作為一家之主的鍾國邦坐在首座上,鍾豔麗與母親梁曼玉坐在餐桌的左邊,鍾振豪和孟想則坐於餐桌的右邊。
鍾國邦首先舉起了盛著半杯紅酒的高腳杯,嘴角略帶微笑的對孟想說:“首先,我代表我們全家,非常的感謝孟先生,能夠不顧一切的救下犬子的性命。”
孟想感到有些受寵若驚,便用了在港劇裏麵學到的口吻,微笑著說:“伯父,不要叫我孟先生,直呼其名,叫我孟想就好了。”
一旁的梁曼玉接口說:“還是孟想叫著親切,叫孟先生反而顯得見外了呢!”
鍾振豪也舉起了酒杯,對孟想說:“我先幹為敬,多謝兄弟你的救命之恩。”說著便將半杯紅酒一飲而淨。
隨後,孟想也幹了。
鍾豔麗夾了一些菜到孟想的碗裏,並隨口說:“孟想哥哥,你可千萬不要客氣哦!這頓飯就是專門為你接風洗塵的,你可一定要多吃些。”
“謝謝!”孟想非常客氣的回了一句。
此時,鍾振豪微笑著對孟想說:“孟想,這回你可是享受到咱們家最最頂級的vip級別的待遇啦!我妹妹從來不會給別人夾菜的,從小到大,都沒給我這個做大哥的夾過一筷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