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鍾氏工業的董事們並不知道鍾家已經在高位減持了40%的股份,如今,董事們除了為各自的“紙上富貴”的損失感到痛心之外,也為持股量非常大的鍾家感到惋惜,如果早知道是“一場春夢”,還不如大家都在股價高的時候賣掉算了。
所以,為了不讓這些被蒙在鼓裏的董事們對鍾家減持股份沒跟他們打招呼的事心存怨懟,在公司年度財報出來之前,必須把那之前減持的2.2億股全部買回來,這樣才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完成這次投機行為。
否則,一旦年報公布,作為鍾氏工業大股東的鍾氏家族居然減持了40%的股份,那讓其他董事和股東們情何以堪呐?
這次“股災”就像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閃電,將股民們傷的是體無完膚,心力交瘁。
股民們之前視股票如珠如寶,如今對股票卻是避之則吉,這反映在股市裏,那就是行情的持續低迷,恒生指數在10月27日下午及10月28日上午,有過一些超跌反彈之後,再次陷入了綿綿陰跌之勢,至12月7日,恒生指數一度探底至1876.18點。
如此低迷的行情正好給了孟想逢低進場的絕好機會。
由於鍾氏工業是一隻連續虧損了三年半的“垃圾股”,這種“垃圾股”一旦遇上股災,那股價基本都是從哪裏來回哪裏去,如今的鍾氏工業,股價從最高4.99元,一路跌到現在已經不足0.5元,於是乎,孟想便通知股票經紀人,逢低將之前高位拋掉的2.2億股再買回來,除此之外,又多買了550萬股。
當這2.255億股全部買好之後,孟想讓公司同時發布了兩份公告:第一份是,鑒於控股股東對於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已經增持1%的股份,未來根據市況還將繼續增持;第二份是,向控股股東發行可轉換債券,所獲得的資金將用於幫助上市公司發展地產業務。
這麼一來,所有的好處都被鍾氏家族獨得,還撈了一個“良心大股東”的美譽。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鍾氏工業的股價一度大漲超過20%。
就在買進550萬股鍾氏工業的那天,孟想順便向股票經紀人詢問了一下長江實業的股價。
經紀人回複孟想,長江實業的現價是5.38元,當日最低還跌到過5.05元。
“隻有五塊多的長江實業,不敢想像啊?”孟想不免喜出望外,然後又跟經紀人進行了確認。
經紀人隨後立刻又改了口,“長江實業的現價又跌了3分,已經跌倒5.35元。”
隨後,孟想讓股票經紀人查了一下,長江實業的股本結構和主要股東持股情況,股票經紀人查詢了年報之後,回複了孟想,長江實業的總股本為28億股,第一大股東是李嘉誠,持股比例為35%,公眾股東持股約35%,另外的30%為其他董事持有。
孟想趕緊敲擊著計算器的鍵盤,並自言自語道:“每股五塊三毛五,再乘以二十八億股,等於.....”。
看著計算器屏幕上的數字,孟想便狡黠一笑。
***
1987年12月18日,沿用了二十四年之久的鍾氏工業有限公司的公司名稱被更名為金鍾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也由“鍾氏工業”變更為“金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