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初漢三傑我都要(1 / 2)

第二天,胡亥下了早朝,到太後那裏請了安,用了早善,才回到書房處理政事,前半個月天天忙到半夜,現在倒是清閑了不少,沒到中午奏折就已經處理完畢,讓恭厚找了些書來看,可眼睛雖然看著書簡,但心思卻不知道飛到了那裏。

過了這麼久,關於蒙恬、蒙毅的家室也早已經知道的清清楚楚,兩人在去年就已經成了親,聽說兩人對自己的娘子都很滿意,夫妻互相也很喜歡,所以家裏很和睦,這些對胡亥來說用處極大,蒙恬他們對家室越重要,他也就越有砝碼越有保障。

不是胡亥心機太多,太愛設計別人,隻是他現在的身份不得不如此,現在他身處高位,若是一個不留心,自己身死是小,就怕剛剛進入大一統的百姓又進入戰火紛飛的年代,家人離散,屍骨成堆,何等的淒慘、蒼涼,他不想看到這些,更不想因為自己的過失,而讓百姓去承擔苦痛。

胡亥若是現在犯錯誤,也不是像在現代笑一笑,道個歉什麼的就解決了,首先他現在的身份就不允許他再像以前那樣給人道歉,而且誰敢接受皇帝的道歉,就是給他們十個膽,那些大臣也不敢接受,就算接受了也是形勢所迫,算不上真心,所以說胡亥也隻有天天提醒自己別被朦了眼,迷了心,否則秦二世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雖然看著覺得有些消極,但若是連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麼會有能力去做其他的事呢,而且這也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所處的位置,所應該擔當的責任,固然也就有其固定的好處。

胡亥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重,所以從穿來開始就一直不敢懈怠,一直隱忍,半月前收回權力就立馬開始著手廢除秦始皇留下來的地雷和炸藥,也明白隻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才會有效果,有改善,否則有時候不但解救不了危機,還會將自己代入更深的深淵。

雖然胡亥知道從根本廢除那些極端殘忍的刑法和重新拉攏民心需要時間,但他相信隻要大力實施利國利民的政策,那麼,十天後,百天或者一年後,五年十年後,總有一天會實現的,至於新律法的修訂和改正,胡亥也想到了合適的人選,初漢三傑的蕭何就是個這方麵的能手,所以下旨廢除現行律法的當天就讓人帶著詔書到沛縣去將蕭何招了來,估計再過半月就能到鹹陽。

為什麼說蕭何是個能手?這就要從漢朝的律法說起了,別人都隻知道蕭何後勤管理是個能手,卻不知道他對法律這方麵也是有造詣的,他深深明白秦朝法律的極端,所以特意針對秦朝的法律重新修訂了一部新的法律,這一頒布就用了兩個漢朝,幾百年的時間。

初漢三傑確實都是人才,隻是韓信死的太可惜了,胡亥熟讀曆史自然知道他們的能力,所以一直在尋思著怎麼把這些人都弄到自己的身邊來,蕭何是秦朝官吏,一道詔書就能解決,這個不難;韓信飯都吃不飽,下一道求賢令就可以把他招來,這個也不難,隻是現在局勢還沒有完全穩定,所以要等等。

可張良就麻煩了,張良是初漢三傑中最有才能的,也是這三人中出身最好的,他家祖上四代都是韓國的丞相,到了他才因為秦始皇統一全國成了庶民,所以他一直都在做反秦準備,想重建韓國,為此還在秦始皇巡遊時在路上設伏刺殺秦始皇,因為秦始皇不在那輛馬車內才未得手,卻因此被天下人都視為英雄。

由此說來張良才是最難招撫的,雖然他反秦,但是胡亥也不能怪他,畢竟立場不同,代表的勢力也不同,所以胡亥不但不會懲罰,還會大大重用,可目前能不能招撫都是個問題,但他運籌於帷幄之中的才能,就值得胡亥這麼做,為此,不久前胡亥已經秘密派了一隊人馬去打聽張良行蹤,隻是到現在都還沒消息傳來。

胡亥知道人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凡是有才能之人都想把他們請到自己的朝廷來,隻是對於劉邦和項羽,他卻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了。項羽當個將軍還行,其他都是個愣頭青,所以有用時,進行招撫封官都不是問題,倒是劉邦有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