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方......”
延暉摟過她柔聲安慰:“三春喜歡到處走走,我們得空也旅行去,待到辭了官,就能遊遍這大江南北。”
三春依然歎氣:“如今你有官職在身,總是脫不開,自然向往旅行,可若是沒了事做,日日旅行去,想想還真是無趣。”
延暉看三春一副無趣的樣子,也歎一口氣,早知道這樣就該事先和她商量,誰知過幾月皇上下旨,命他到國都赴任,延暉再不敢推辭,和三春攜了兒女,一家人由南向北到了國都,三春一路上歡聲笑語,延暉心裏也越來越輕快。
這一去又有事端,延暉此時年紀三十有五,溫文儒雅風度翩翩,已是三品府尹,一到任就惹國都眾家夫人注意,再一打聽尚無姬妾,有一些暗暗打起了結親的主意,三春帶著全家剛安頓下來不久,就開始有人上門,不是為庶女提親,就是說娘家有個侄女,三春接待了兩三個婉言謝絕,漸漸就有了悍妒的傳言。
三春倒不在乎,以為有了這個名聲能省得心煩,誰知又有夫人,仗著夫君官職比延暉高,到家裏來說教,三春打發幾個後不厭其煩,想起皇後來,因十幾年前三春一句話,太子和太子妃到江南行宮小住,幾月後太子妃真的有了身孕誕下皇太孫,這幾年又添兒女,皇後對皇太孫萬分疼愛,自然對三春也另眼相看,一聽到她求見,馬上說了聲請。
三春大著膽子求了皇後一道懿旨,大概是說她和延暉乃患難夫妻,這些年來相攜相扶,延暉此生隻要她一個,不會納妾,皇後雖覺荒誕,又有些感動,竟破天荒允了,一時在國都掀起軒然大波,風波過後,多數夫人對三春都生了敬佩,說心裏話,誰又願意與人共事一夫,卻畏於人言或者為顯賢德,張羅著為夫君納妾,沒有人敢於象府尹夫人這般,求到皇後麵前。
自此三春得了安寧,一心教養兒女,後來萬年也到國都升任禦史,三春和素素鄒丹兩個好友時隔十多年,終於聚在一處,自然常來常往親如一家。
三春教養五個兒女從不鬆懈,三個兒子自小請了文先生武教習,兩個女兒跟著鄒丹學習琴棋書畫,洞生因生性調皮,沒少挨三春的打,長大後子承母業經商,卻得公主青眼,成親後偶有荒唐尚遭母親家法伺候,三個兒媳的身份天差地別,長媳公主二兒媳丫鬟三兒媳是一個小吏之女,哪個都不敢生出不睦,在三春麵前服帖孝敬。
三春依著性情牢牢把握著自己的人生,延暉一生都支持她縱容她,任她恣意縱情隨心,延暉官至吏部尚書後,三春笑說夠了,留個餘地吧,延暉深以為然,新皇擢升他為相國時,眼看著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卻辭官告老,帶著三春回了陶家莊,含飴弄孫為樂。
有一日二人閑坐廊下看著朝陽初升,三春看延暉沐浴在金光中一臉怡然,笑問道:“延暉可怨我嗎?怨我逼著你升官,多年不得清閑,如今清閑了,卻也生了華發。”
延暉看著她笑道:“怎麼會?不是三春時時鼓舞我鞭策我,我也沒想過自己的人生能到這一步,向往悠閑隻是其一,內心的掙紮懼怕才是真的,以我的出身,做夢也沒想過差點拜了相國,三春說的對,人生就該縱情向上,不能退縮。”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三春看著他笑了,笑容依然如初見時那般明媚,延暉心中一動,在那條河邊,遇到他自己生命中的太陽,照耀著自己溫暖著自己,自己也早已將生命交給她,但願下輩子下下輩子還和她在一起,延暉貪心得想,一輩子怎麼能夠......
他執著三春的手溫和說道:“我們到河邊走走。”
三春隨著他站起身,河邊正是霞光萬丈,延暉不記得有沒有跟三春說過,那日特意繞道來偷看她,一看之後一顆心就沉淪在這河邊,全放到她身上......三春亦不記得可曾聽過,就若頭一次聽到那般,津津有味得聽著......
<全文完>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