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吹燈耕田》
第一章 奶娃張巧兒
北宋,閩地泉州府一戶尋常漁家。
這年節氣早,冬至未到海風就刮得凜冽,讓長住在海邊的漁民早早的就裹了冬衣抵禦寒風。村頭那幾株臘梅也早就結出了嫩黃的花苞,隨風搖擺、顫巍巍的沐浴在冬日的陽光裏。
初七這日一大早,天還未透亮,便有幾隻喜鵲落在張家泊在海邊的漁船上,撲著翅膀嘰嘰啾啾的叫個不停,引得躺在船艙一角酣睡的張巧兒慢慢的醒了過來,並微微的皺了皺那對秀氣的小眉毛,似乎被那幾隻呱躁的鳥兒吵得睡不下去了。
張巧兒費力的扭著小身板兒翻了個身,閉了眼想繼續睡它個昏天暗地,好逃避穿越這個可怕的事實。可惜船艙外隱隱約約的傳來了張巧兒現任父母的對話,讓張巧兒不得不麵對她已經穿越到一個漁農家,並且從一個二十幾歲的大姑娘、變成了才三個多月大嬰兒的事實。
“孩子他爹,今兒碼頭買魚的人多嗎?魚還剩下多少?”
“還剩下整整有兩簍子,得趕緊串了挑城裏賣去,遲了這魚可就要翻白肚了,”張大海說著頓了頓,往船艙裏探了一眼後問道:“阿妹還沒醒嗎?”
吳氏一邊把漁網散開搭晾在船頭,一邊點頭答道:“嗯,我剛剛出來時她睡得正香哩。”
“你都出來有會子功夫了,快進去瞧瞧!別阿妹醒了我們不曉得,把她一人晾艙裏了。”
吳氏也有些擔心閨女,嘴上“嗯”了一聲後、便急忙忙的揭了簾子鑽到船艙裏,見張巧兒果真睜了眼、趕忙俯身將她抱了起來,用鼻尖輕輕的碰了碰張巧兒那粉嫩嫩的小臉,並笑著逗了她一句:“乖女果真醒了啊?你阿爹猜得還真準!乖女怎麼不‘咿呀咿呀’的喊阿母一聲呢?來,阿母抱你到外頭玩……”
吳氏才抱著張巧兒貓著腰鑽出船艙,便有幾隻喜鵲拍著翅膀、大膽的落在她的肩頭,讓吳氏見了頓時笑得見牙不見眼,對在船頭忙活的張大海說道:“孩子他爹,你快瞧瞧!我們阿妹出世滿百日,連喜鵲兒都飛來湊熱鬧、送喜氣,可見咱家阿妹一定是個有福氣的孩子!指不定她能給我們家帶來幾樁好事哩!”
張大海剛剛出海捕魚歸來,眼下正忙著把剛剛打回來的魚分開置放,聽了吳氏的話一臉溺愛的看了張巧兒一眼、樂嗬嗬的回應了句:“咱家的寶貝閨女就是個有福氣的孩子!我們就是一人少吃幾口、也得嬌養著她,把她養得白白胖胖的!”
張大海嘴上說著話,手上的活計卻是一刻都沒耽擱———隻見他一手捏柳條、一手抓魚,柳條由魚鰓經嘴、一穿完事,一根柳條能串上一串子魚。串完張大海就把魚放到了蓄了清水的桶裏浸泡著,打算一會兒用扁擔挑了上城裏沿街叫賣去。
吳氏一邊和張大海閑話、一邊用手指捋著張巧兒的小下巴逗她玩,逗了一小會兒才把張巧兒放到了小搖籃裏,自個兒則坐在搖籃邊繼續拾掇歸置漁網。
做活間見二弟妹馬氏撐了竹筏往岸上去了,吳氏才小聲的叮囑了張大海一句:“孩子他爹,你上城裏賣完魚後,記得順道到酒鋪子打壇子好酒回來,今兒我們阿妹滿百日,怎麼也不能少了好酒!”
“我省得,我正打算進城後多走幾條街叫賣,拿這些魚多換幾個錢,回頭給我們阿妹買壇子好酒埋了釀女兒紅。”
說話間張大海手上的動作又快了幾分,很快就把一簍子活潑亂跳的肥魚都用柳條串好了。隨後張大海用扁擔挑了木桶下了船,撐了竹筏上了岸,急忙忙的往城裏趕去,打算早點去、好早點把魚賣完趕回來。
張大海一走,吳氏才記起張巧兒醒來後還沒喂過奶呢,於是趕忙停住手上的活計、抱了張巧兒貓腰鑽回船艙裏,掀了衣裳就把奶*頭往張巧兒嘴裏塞,嚇得張巧兒這個偽奶娃子一張小臉立馬繃得緊緊的,小嘴兒更是下意識的死命扭開,一副寧死都不肯含住奶*頭的模樣……
這張巧兒再怎麼說,骨子裏也是二十幾歲的大姑娘了,裝裝蘿莉、賣賣萌她還能矯情的接受,讓她叼著奶*頭吃奶、她可就有些難以接受了!可惜張巧兒雖然因心裏障礙不想吃奶,但她的小肚子卻很快就“咕咕咕”的叫了起來。
張巧兒也知道人奶對嬰兒來說是最好的補品,不吃她很可能會營養不良、身子長得慢,因此雖然心裏有著很大的疙瘩和障礙,張巧兒最終還是心一橫、閉眼含住奶*頭,別別扭扭的吸起奶來,同時心裏也有了個淚流滿麵的小人———大姑娘吃奶,這事兒真讓張巧兒覺得很別扭啊!
不過吳氏興許是頭一胎就生了兩個孿生小子,讓她接著生了張巧兒後奶水一直有些不足,張巧兒時常吸了幾口就吸不到奶了,眼下也是這樣……
因此吳氏很快就微微的皺起眉頭,一臉憐惜的對張巧兒說了句:“都是阿母不好,沒有足夠的奶水喂你!幸好你這小娃娃一點都不挑嘴,也不像別人家的小娃娃愛鬧騰———別人家的小娃娃要是沒奶吃、早就哭個不停嘍!”
吳氏說話間一邊把衣服拉下來、一邊笑著逗了張巧兒一句,雖然知道張巧兒眼下還不能回應她,但她還是笑眯眯的接著說了句:“那阿母煮碗米糊喂你可好?沒奶吃將就著吃些米糊也好,不然我們阿妹將來可就長不胖、隻能像那瘦巴巴的小貓仔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