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個地方,居然也沒小百姓隨意占了。
他關上門,看看雨停了,便向巷子外走去。
在客棧住了兩三日,覺得實在尋不著,桂岩小心抱著壇子向郊外走。正是踏青的好時節,他一個人走到山青水綠行人稀少的穀裏,才停下腳步。
滿眼繽紛落英,靴子踏在層疊的落花之上,無聲。真如同陶潛的桃花源記中景色。
流水淙淙,他走到桃花林的盡頭,沒有洞口,卻看見一處墳塋。
懷著最後一點希望,他往前緊走幾步,隻見舊洗碑上四個大字,是“吳鉤之墓”。算算卒年,正是那場交戰時候。
他正鬆了口氣,卻又犯難。
一處屍身,一壇骨灰,怎麼合葬?子衿也未曾
80、合葬(完結) ...
言明。
桂岩最後還是決定先請人來開棺,再重新殮葬,以表敬重之意。
他將那壇子放到棺木之中,又修了墳,重新洗了塊碑。提到碑上的字,他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將軍一生未娶,旁人自然有所猜測,卻也隻是常人的閑言碎語。開棺之時,他卻分明發現,那衣著骨肉,是個男子。
想了想,還是什麼封號也未加上,刻了兩人的名字。
他略有些感慨地想,馳騁疆場,了卻天下事,贏得聲名功業的將軍,便與另一人合葬在山清水秀的清幽郊外。
真真是浮生若夢。
他在墳前又拜了拜,便回頭走了。
回程的時候,漁叟哼著忽高忽低的曲調。桂岩笑著問道:“老人家唱的可是江南吳音?”
“哪是什麼吳音喲?這是老朽我興致來了,自己胡亂唱的咧。”
“哦?唱的是什麼詞兒?”
“就是那首,有名的漁歌子嘛,這裏的娃娃都會的——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鬥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
同年,在位十一年的允宗駕崩,年方十一的幼子即位,突厥趁機卷土重來。把持朝政的大臣提拔李家後人成為統兵,在陽關集結了三萬大軍,厲兵秣馬,枕戈待旦。
第二年朝廷暗釘刺殺突厥可汗,胡人一位親王重傷,可汗身死。突厥蒙古同時發生內亂,朝廷趁機出兵,奪回大片失地。
又過了三年,朝廷連嫁出三位公主與胡人和親,自此中原二十年再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一片繁華。
可惜無人能記,曾在邊關犧牲性命的將士們姓甚名誰。
——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隻此浮生是夢中。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