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8年。國家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君主穩坐江山。
南京城內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城北新街口車水馬龍,來往行人絡繹不絕。緊臨十字路口的吉祥茶鋪生意火爆,吃茶歇腳的客人往來不斷。
李三吃著花生米與茶桌對麵的好友嘮起了嗑。“噯!趙四啊,聽說了嗎,北巷胡同口李鐵匠的小女兒用磚頭建了棟磚房,一家人都搬進去住了。”
趙四翹著腳搖了搖頭,想了想問;“那磚頭是勞什子物件啊,我隻聽過石頭能建房子,這磚頭建的房子還能住人不成?”
“可不是,我開始啊也不信,今兒賣豬肉的時候我推車路過一看,嗬!好家夥,這房子建的那叫一個端正漂亮,簡直比官老爺家那大理石建的大宅院還要平整些,你要有興趣也瞧瞧去。”
趙四被勾起了好奇心,“行,正好今天沒事,下午我也瞅一眼去。”
“噯!聽說昨日張大娘家的狗把謝三家小兒子給咬了,謝三她媳婦兒急的呀上躥下跳的…”,李三向好友聊起了別的趣聞。
不遠處的方桌上坐了一對穿著樸素的父子,將兩人剛才的聊天內容正好聽了個一清二楚。
“父皇,這名叫磚房的東西今日咱們微服私訪的路上,已經第二次聽人說起了。這兒離北巷挺近的,不如兒子陪父皇去瞧瞧如何。”身材高挑的英俊少年提議道。
坐在對麵有些微胖的壯年男子點了點頭,摸了摸胡須笑著說道;“正有此意。”
要是哪位官員大臣在此,一定會驚訝的認出,這兩位衣著樸素的父子,正是當今皇上朱元璋和二皇子朱棣。
喝完茶後,這兩混進人群的尊貴父子剛到北巷就看見胡同口聚集了好些個百姓,正在一個院門裏來來回回進進出出,熱鬧無比。兩人走近一看,院門口放了張牌匾,上麵寫著;“磚房,歡迎免費參觀”幾個大字。
朱元璋心中一陣好笑,這多有意思,歡迎別人免費參觀自己的家,他還真是頭一次見到過。
帶著好奇,兩人跨進大門門檻。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不一樣的普通院子。說它普通是因為;它的大小和京中百姓家的院子一樣。說它不普通是因為;別家的院子都是草地或大理石做的。這戶家的院子卻是沒有一絲縫隙的平地,平整的就像踩在一整塊大理石上一樣。
院子不大,40平米的樣子。右邊是一棟建的很高的房屋,房屋牆壁是灰色的,牆壁和地麵一樣平整,房頂是瓦礫蓋的。
朱元璋納悶,這磚頭做的房子為何沒有看到磚和石頭?
隻見房屋門口坐了一個樣貌端正的少女。穿著灰色短衫長褲,頭發簡單的紮在腦後,身上沒有其它裝飾。她麵前放了一堆石頭,一堆灰,一堆粉紅色的扁長石頭,正在向進來參觀的百姓講解磚房的製作過程。
她的聲音堅定有力,語言邏輯清晰,幾個男女百姓圍著正聽的津津有味。
朱元璋和朱棣也走過去聽她講話。少女指著麵前的一堆東西講解道。
“磚房由牆壁,房頂,地基構成。需要用到的四大主要建築材料是;紅磚,碎石,水泥,混凝土。”
“紅磚的主要材料是;粘土,頁岩,煤矸石。黏土是由矽酸鈣鹽礦物在地表風化而成,一般隻會在挨著湖邊或海邊的石洞中找到,呈灰色。頁岩就是黏土在石洞中物質硬化而形成的岩石塊,比黏土顏色稍白。煤矸石是和煤塊生長在一起的含碳黑色岩石。把這些材料混合後放進燒磚鐵架塑形器裏使之成為大小一樣的長方體,放進鐵製幹法窯裏燒,燒夠兩個時辰再冷卻一個時辰,最後才能得到一塊成品的紅磚,”
“水泥的製作材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石灰石是灰中帶白的石塊,易碎,在緊臨海邊的山上能夠撿到。大家腳下的壩子就是用磚頭填平塗抹水泥後,硬化形成的水泥壩。在磚房砌好後磚牆外麵也均勻塗抹了一層水泥,風幹後形成大家現在看到的灰色牆壁,水泥能夠起到美化和防水的作用。”
“混凝土由水泥,石灰,碎石,石膏構成。石灰石磨成的灰放入幹法窯中燒製作一個時辰而製成熟石灰粉。石膏多數生長在沙灘下麵的含硫礦物中,混凝土是製作地基的主要材料。”女孩兒說著拿起麵前鐵做的磚刀演示了磚房的建築過程。
她先將幾塊燒好的紅磚用水泥砌成一麵牆壁,隨後把攪拌好的水泥用水泥刀平刷在牆上。熟練的技藝看的百姓們一陣叫好。朱元璋也跟著鼓掌,實在難以想象,這個女孩兒不僅建造了如此好的房屋,還豪不吝嗇的將建築方法向眾人講解,這麼心靈手巧,品行良善的女子生在鐵匠家中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