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使命感(1 / 3)

其實,從李貞來到這裏的第一天起,她就有了一個紮根在腦海裏的想法,她要保住地球。

沒錯,在她原來生活的宇宙,已經沒有地球了。

人類從2020年開始,經曆了漫長的800年,直到公元2856年,星曆314年,才勉強進入星際時代。

在公元2520年,地球經曆了尤卡坦半島的隕石事件。

當那顆直徑約40公裏的隕石掉進大海的時候,巨大的熱量把周圍的一切都氣化了。地殼中的岩石被融化然後大量飄向空中,衝擊波帶著400米巨浪的海嘯迅速殺死了距離隕石2000公裏的所有動植物。熔岩碎塊衝出了大氣層,環繞地球運行然後回到大氣層。

幾個小時後,它們造成了覆蓋整個地球的火雨風暴,整個地球的表麵都成了烈火煉獄。烈火燃燒了全球的植被,同時殺死了無處躲避的動物,全球百分之七十的生物已經死亡。

幸存下來的生物麵臨一連串嚴峻的考驗。首先是6到8個月的黑夜,大量的灰層直衝雲霄,進入平流層,蔓延覆蓋全球,並遮住了陽光,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陸續死亡。其次是酸雨,尤卡坦半島是一個十分糟糕的隕石著陸點,因為這裏的地層中含有大量的硫。隕石的衝擊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持續的酸雨,又一次造成了殘餘的植物大量死亡,建築物腐蝕倒塌。食物鏈徹底崩潰了,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陸續遭遇了滅頂之災。

最後的打擊是全球變暖。隕石同時也釋放了地層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冬天過去之後,開始了強烈的溫室效應,讓氣溫很快很快升高了三十多度,地麵溫度達到50攝氏度。

這一次的全球變暖將持續150年,它的後果是生態圈的完全崩潰,空氣中的有毒物質根本不能呼吸進肺,地球上的多數地方成為荒漠。

萬幸的是,早在這顆隕石進入地球的前1個月,美國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利用天基紅外係統高軌預警衛星中的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發現了這顆隕石,並利用光腦的精密計算預計到了隕石墜落地球所帶來的影響。聯合國立刻集合所有國家領導人商議對策,最終決定在全球72億人中,挑選出1億身體素質最好的男女青壯年乘坐耗盡所有資源趕製出的1000艘宇宙飛船逃往目前發現的人類唯一能夠存活的卡蘭星係。

這時候的宇宙飛船最快飛行速度是720km每秒,一天行駛距離達到6219萬千米,一年能達到22億4千千米。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卡蘭星係離地球0.1光年,整整259.2億千米,被選到新星球的1億地球人們服用休眠藥躺進飛船的營養艙內。

飛船在太空中整整飛行了11年,才到達人類新家園——卡蘭星係的奧裏亞星,開始了人類史上的新紀元。

11年後到達新家園的科學家們從溫感探測器上探測發現,地球上剩餘的71億人,無一人存活下來,永遠長眠在了這個曾經美好的家園。被重創擊毀的千瘡百孔的地球,預計要5000年才能夠恢複昔日麵貌。

卡蘭星係是除太陽係外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係,這個星係由奧裏裏亞主星球(原名開普勒-452b星球)以及周圍的土球星(原名葛利斯581d星球),綠球(原名格利澤581d星球),特朗思普星(原名格利澤581c星球),赫爾卡裏海洋星組成。

五顆星球有氧氣和水,陽光,以及豐富的礦產金屬資源,卡蘭星係五顆星球圍繞澤利郎火球星自轉,人類分散在卡蘭星係這五個可供人類活動的星球居住。

盡管這裏還能生存,人類科學技術已經發達到可以改善星球的環境,可卻再也沒有找到如地球一般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了。

自從幸運的1億人逃生到了這個星係,他們便團結一致,用自己的雙手努力共創美好家園。然而失去的很多東西卻再也回不來,消失的人類文明,遺失的地球產物,曆史文明也遺失在人們的記憶裏,就連世間最美味的食物都沒有了。

因為由於新的星球環境特殊的原因,食物已經無法為人們提供活下去的能量,人們靠的是營養液度日,但也由於體質和環境的改變,人類的平均壽命高達245歲,200歲之前都是年輕樣貌,200歲之後才步入中年。

新人類開始怨恨先祖們不努力壯大自己的星球,如果像現在這樣努力研發出能夠在太空中擊碎隕石的阿爾法原子碎彈,早就把當初那顆破滅家園的隕石擊碎在太空中了。可惜,時間再也回不到過去,人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團結一致,吸取教訓,努力發展科技事業,日益壯大領土範圍,強大到再無一切災難敢欺欺。

因此,在星際社會,百分之五十的新人類投入到了科學,化學,物理,機械,電子,生物,航空方麵的工作。甚至研發出了體型龐大靈活,威力巨大的新型太空戰爭武器——太空機甲。它能夠在太空中快速移動,攻擊,防衛,保衛人類的新家園,預防日後有進攻的外星生物。

如今科技發達了,人們也有了足夠的資源回到地球提取卡蘭星係沒有的生物以及植物和礦產源。

雖然地球已經沒有人類了,但是卡蘭星係主席威廉·卡斯特依然決定;讓目前為止人類最先進的載人飛船cnusw nostro-諾斯特羅莫號重返一次地球。

主席的這個決定公布於世,卡蘭星係各行各業的專家們沸騰了。去地球的機會幾百年來就這一次,很多人畢生的夢想就是能去一次人類的母星地球,他們擠破腦袋也希望能爭取到去地球探測研究的名額。

宇航局最終還是決定將此趟地球之旅的人數增加到179人。

這179人中,就有航空研究專家李貞。她想去地球尋找能推動動力飛行器的莖原子資源。

諾斯特羅莫號的航行速度1100km/s,隻需要4年的時間便能在地球著陸,在地球的停留時間是兩個月。也就是說,來回需要耗掉整整八年的時間。而在這漫長的八年裏,人們將服用藥物躺到營養艙進入休眠模式,在抵達地球的前三天才會由機器人將其喚醒。飛船將進入設定好的軌道開啟自動行駛模式。

能再次回到人類的母星地球,是讓人激動而又振奮的,每個被國家選擇去地球研究考察的人都是優秀而懷揣著責任的。

星曆300年8月3日,是羅斯特羅蒙號準備發射的日子。

下午1點,星係電視台便通過光腦開啟了星際範圍內的直播,全星係百分之八十的人暫時放下手裏的工作,一起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

在卡蘭星係的主星球奧裏裏亞星的太空飛船發射基地,179名幸運兒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興奮而又穩重的上了飛船,服用休眠液,躺進了營養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