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之路,個中艱苦略過不表,經曆的人自然了解。沒有超人般的頭腦,就需鐵人般的意誌和堅持。在應付工作之餘,需有如苦行僧般堅守複習計劃,即便臨近開考都覺得自己未能足夠的準備好,擔心,焦慮……
能在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大學和行業拔尖的學科就讀,感激家人的支持,在我時隔多年之後的考博路上沒有反對卻是支持;感激朋友,在我勞累疲倦煩躁之時的鼓勵開解;感激很多很多。
世界上第一所綜合大學創建時,可授予博士學位的專業有三個,醫學是其中之一。過去現在與未來,醫學都將在為人類作出著巨大的貢獻。我有幸成能在醫學的理論與實踐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我也將堅守希波克拉底誓言:對知識傳授者心存感激;為服務對象謀利益,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絕不利用職業便利做缺德乃至違法的事情;嚴格保守秘密,即尊重個人隱私、謹護商業秘密。?
梁啟超曾在“為學與做人”中言道:問諸君“為什麼進學校?”我想人人都會眾口一詞的答道:“為的是求學問。”再問:“你為什麼要求學問?”“你想學些什麼?”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來了。諸君啊!我替你們回答一句罷:“為的是學做人。”
學醫如做人,讀博之路不過是人生曆程當中的一個階段,人生之路要想走得遠走得廣,自然是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專業學習不過是做人所需的一種手段,不能說專靠這些便達到做人的目的,但可以在學習當中養成判斷力,鍛煉意誌力,形成專注力。
這些日子以來,我一直在深思自己的課題,這不僅是我未來幾年的鑽研方向,也是能否做出突破做出成績的方向。很多前輩與同行給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議,令我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有待於日後的逐步驗證。
暢想未來,任重道遠。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我將用努力與汗水寫下屬於我的篇章。”
看過陳悅在自己朋友圈寫的考博感言,徐周很欣賞其這麼多年來矢誌不渝對專業的堅持與執著。工作幾年,多數人們都會對於自己的職業感到困惑與迷茫,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徐周就經常想自己如果自己不做現在所從事的職業,該做什麼行業,思前想後,卻無法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
按照傳統的觀點來看,三十而立,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而作為80後的一代徐周總感覺他們更多時候處於一種割裂狀態,既沒有70生人的一切按部就班,又沒有90生人的不按常理出牌。傳統的教育烙印深刻其中,而靈魂深處又希望做出不一樣,看看周圍不斷結婚生子的同學,有時候徐周真心感覺他們就是一代最初計劃按照流程生產的標準品,但中途趕上DIY潮流興起,便自然被投入社會進行自我選擇。
這段日子陳悅一直忙著辦理各種手續,既要將醫院以往預約的患者看完,也要在導師的要求下,尋求未來的研究方向,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陳悅也會在微信裏和徐周講自己真心是腦子抽風了,單位在她辦理離職這段時間各種刁難不說,而且即便她每日上班看診,單位也不在支付任何薪金。陳悅也會說抱怨說想一走了之,而想想這麼多年都這麼兢兢業業的過來了,最後還是應該把工作做好。這或許就是陳悅的堅持吧。
六月,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熱浪襲來,就連徐周這個偽球迷,從未認真看過任何一屆世界杯的人也開始半夜起來追著看球,而這可能也是因為新公司的這邊吳總喜歡看球,同事們沒事也愛聊幾句。
“糟了,九點半了!”昨晚激動的看完阿根廷對戰瑞士,看著後半場梅西送出助攻,迪馬利亞低射破門完成絕殺,徐周興奮的直到淩晨三點多才入睡,結果六點起來上了個廁所,一個回籠覺睡到這點,毫無疑問是自己肯定遲到了。這已經是兩月以來的很N次了,想想自己也該警醒一下了。
公司這段時間項目不多,大多的時候徐周隻是在同事的項目中輔助做一些工作,這令自我意識極強的徐周其實特別不適應,尤其是在對一個項目的諸多判斷上會有很大的差異,,既沒辦法說服自己而又要按部就班做出成績可是令徐周頭大不已。
而徐周試圖通過網絡尋求技術團隊來進行開發,目前也進展不是特別順利,基本上不是拿套網上遍大街的模板來說事,要麼就是客服非技術出身溝通起來非常困難,要麼就是報價完全是徐周無法接受的程度,看了上百家服務商,聊了幾十家,卻無法找到滿意的技術開發團隊,這也令他覺得很痛苦,現在隻剩他自己在單打獨鬥。張耀已是回了老家,而吳總這邊可以看到是對互聯網呈一個謹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