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條就是一種通行憑證,也叫路證,
是戰爭時期我根據地、遊擊區交通往來的通行證,
為出差執行公務人員通過哨卡之用,用過收回。
站崗查路條的兒童團當時還流傳著一首《查路條》歌曲:
"同誌我問你,你到哪裏去?通行證兒你可帶著哩,拿過來看看,拿過來看看,你才能過去,因為情況關係,馬虎不啲。"
那時的路條是見證身份的重要憑據,
具有現在的介紹信和通行證的功能,
當時沒有身份證,
判斷被查者的身份就是靠出門開據的路條。
用完之後,即收掉銷毀,
現在太行山抗日紀念館裏還收藏著好多呢?
如:抗戰時期八路軍用的路證印版
參謀長批準的通行證,
大宗商貿采買的特別通行證,
連長批準的通行證,
華東軍區通行證,等等等等。
通行證不僅發給我方軍地人員,
戰爭時期還有專門為敵方反正人員和俘虜發放過通行證。
以及八路軍總司令部專為俘虜發放的特別通行證
秋容同誌給三人拿到了江蘇省黨委的證明信。
三人進了邊區幾天,就是憑這個一路暢通無阻。
這一日,眾人遠遠的可以看到太行山脈。
一問路人得知,已到了深縣地區。
"應該是到了腹地吧!大家小心些。
秋容說過,深縣,安平一帶除了盤查路條外,
還要盤問其他事項。一旦產生誤會,
都是先抓起來關上兩天再說。"
吳大雄的話音剛落。
就遇到了兩杆紅櫻槍橫住去路。
"先生從哪裏來的?有路條麼?
一大一小兩個十來歲的娃娃。
邊區條件也是真艱苦,衣上都帶著補丁。
赤著腳。這分明是兩個小朋友嘛。
吳大雄總覺得眼前的一切不那麼真實,跟演戲似的。
"小弟弟,你倆看姐姐我象壞人嗎?"
汪紫薇蹲下身去拉著兩個娃娃的手。
汪紫薇的話和藹可親,說的聲音又好聽。
兩個小人下意識地齊搖頭。
不禁在想,這個小姐姐太漂亮了吧,穿的衣服真好看。
"我們呢,是一起的,去找你們最大的長官,有要緊事,誰能給帶個路?"
"我帶姐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