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十章 跨國行動
人民創造了曆史。
曆史往往又驚人的巧合。
薛嶽一八九六年生於廣東韶關樂昌縣,
他父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對孩子們的教育非常之用心,
還給大兒子起名為"薛仰嶽"。
取仰慕嶽飛之意。後來薛仰嶽自己把"仰"字去掉了,
認為自己不光要"仰慕"嶽飛,還要身體力行,做嶽飛一樣的英雄。
接下來是一個神奇連著一個神奇。
1907年,11歲的薛嶽考入了廣東陸軍小學。
請注意兩個細節,一是"1907年"這個年份,
就在薛嶽開始從軍的時候,湖北出生了一個男嬰,名叫林彪。
湖南也出生了一個男嬰,名叫粟裕。
你說神奇不神奇。真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也。
另外,還有蕭克、王平、宋時輪、王建安、傅秋濤這五位開國上將,
也都是出生於1907年。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薛嶽讀書的廣東陸軍小學,
僅僅隻辦了5期,但出來的名將卻非常多,
比如葉挺、張雲逸、鄧演達、陳銘樞、陳濟棠、蔣光鼐、張發奎、吳奇偉等等。
隨便站出來一位,都驚倒一片。
此種情況符合同步相似論原理。
人才呀也和種莊稼差不多。好莊稼都是一茬一茬的。
薛嶽最高光的時刻,無疑要數長沙會戰。
起初,蔣介石並不打算死守長沙,
畢竟淞滬會戰的陰影還籠罩在他心頭,
老蔣認為,沒必要跟日軍硬拚一城一地,保存實力才是王道。
這也符合當時很多人的想法,認為一個"拖字訣"方為上策。
然而,薛嶽不同意,他極力主戰,非常像當年嶽飛的做法,
蔣介石即使派了陳誠和白崇禧去勸他,也勸不動。
有一天深夜,薛嶽突然給蔣介石打電話,是宋美齡接的,
薛嶽激動地說出這樣的話:"我就要在長沙打,打敗了我自殺,以謝國人。
打贏了算我抗命,你們槍斃我!"
第二天,宋美齡給他回電話,說:"伯陵兄,委員長講過了,
你要有這個信心,你就在這裏打,這個時候我們難得有這樣的信心,
有這個信心我們為什麼不要呢?你這不是抗命,現在委員長已重新下命令,配合你。"
順便提一句,薛嶽的夫人跟宋美齡是結拜姐妹,關係非常好,
所以薛嶽才敢跟她說這些話。
不得不說,這一仗真正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
長沙四次會戰雙方共投入了將近200萬人,
在整個抗戰中人數最多、時間最長、規模最大,
最終中國軍隊贏了三次,共殲滅日軍十萬之眾,震驚世界!
戰後,蔣介石親賜薛嶽青天白日勳章,並稱長沙會戰大捷之意義非比尋常。
盛讚薛長官以下各 軍、師、團、營、連長等全體官兵人人抱定必死的決心,
才能締造此一光榮之勝利!
薛氏家族今天己是大門大戶。
薛艾雯小姐的父輩與薛嶽家又是宗族親戚關係。
所以,吳大雄與艾雯小姐二人的訂親對薛家來說就是一件大事情。
艾雯小姐回來以後,
吳大雄就確定了跟艾雯小姐的男女朋友關係,這要去老丈人家走一趟啊!
吳大雄準備停當,備齊禮物。在薛嶽長官的陪同下,一同前往薛艾雯的家。
可以說,薛嶽總指揮能認可吳大雄對薛艾雯的父母影響極大。
二老對吳大雄說道:"待抗戰勝利以後再給你們完婚如何?"
吳大雄說:"好啊!我讚同二老的意見。賊寇不除,何以家為。"
由於美國介入了太平洋戰爭,
日本人失敗隻是早晚的問題。兩位老人也是知書達理,洞察世事之人。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兩位老人對吳大雄這次來的表現非常的滿意。
見男友取得家人的好感。艾雯小姐非常高興。
"吳大哥!你說,如果我嫁給你了。
你還能允許我從事戰地記者這個危險的職業嗎?"
"這就開始考驗我了麼?"
吳大雄笑了。
"當然舍不得了,艾雯!我當然喜歡你天天在家陪著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