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料敵之先(四)
真實的曆史往往很殘酷!
吳佩孚本是北洋軍閥的領袖之一,被認為有"號召力"。
日本人認為可以利用,
當時任陸相的板垣及著名的特務頭子土肥原。
妄想讓吳與曾任辛亥革命後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的唐紹儀合作,
成立較大規模的傀儡組織。這個陰謀當時被稱為"吳唐合作"。
吳佩孚堅持民族氣節,不肯就範。
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因牙疾複發、高燒不退,請日本牙醫看病後卒死。
人們普遍認為吳佩孚死得蹊蹺,但由於缺乏資料的佐證,
吳佩孚是自然病亡還是被日本人害死至今仍是個謎。
抗戰勝利後,為表彰其保持晚節,國民**追贈他為陸軍一級上將。
關於此事,吳大雄可不這麼認為。
他堅信這事是日本人幹的。
理由有三。
一是日本人醫治過程中做手腳乃是其慣用的伎倆。
前有溥儀的絕育。後有蔡鬆坡,汪兆~銘的醫治無效的不清不楚。
二是吳佩孚噩耗傳出後,
北平的日軍和漢奸政權重重祭奠了這位不肯屈就的大人物,
甚至連日軍最高司令官也參加了公祭儀式,
而華北淪陷區的各省市三日之內均下半旗誌哀。
此種做法頗為奇怪。人死為大。
日本人居然仍把這件事做到其利益的最大化。
那還有什麼缺德事是他們幹不出來的呢!
三是吳佩孚因吃羊肉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
日本特務芳太郎介紹一個日本醫生為他治療。
然後在治療過程中突然得了敗血症,流血不止。
按吳大雄參悟的同步相似論來分析,
此羊與彼洋(東洋人)同步相似。符合條件要求。
因此,有以上三條理由,吳大雄斷定是日本人所為。
所以吳大雄萬千叮囑陳義。
第一要想盡辦法把吳佩孚及家人轉移到安全地帶。
第二直接告訴他本人,三年內不許吃羊肉。
這看起來似乎有點風馬牛不相及般的可笑。
然而真理往往就是這樣的,
"下者聞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見《道德經》
在陳義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
吳佩孚全家秘密轉移到上海,終於躲過了日本人的毒手。
從陳義的口中,
吳佩孚早已知曉一切來龍去脈。
如今,這位昔日的大佬見到自己的女兒和女婿時。
真是悲喜交加。
舉杯暢飲之際,吳大雄席上即興念了四句吳佩孚當年的詩作。
"民國軍人皆紫袍,為何不與民分勞?
玉杯飲盡千家血,紅燭燒殘萬姓膏。"
讓吳佩孚深為感動,幾乎老淚縱橫。
這個女婿真是個厲害人物。對時局的分析和把握每每出人意表。
談吐之間,昂揚的鬥誌,不屈不撓的精神,遠見卓識紛呈。
讓他也對未來之中國也充滿了希冀。
吳明珠自當了東方明珠董事長後,經曆了太多事情。
對世事人情通達了許多。對過往之事不再糾結。
父女相認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管怎樣這都算一樁喜事。
而且,父親終於肯與自己的母親——那位在外漂泊多年的姨太太相認。
應承搬到一起居住。了卻了吳明珠心底多年的遺憾。
為了這個事,把個吳明珠感動的一塌糊塗。
"親親的老吳"叫了半個月。
當然,吳大雄對自己的這個手筆也是得意了好一陣子。
他救的這位可不僅僅是自己的老丈人。
而是能擊敗張大帥又第一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麵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