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眼睛都冒出亮光來。有的同誌忍不住直接撲上去抱住。
央求粟司令道:"老首長!昨日攻擊我部傷亡太大了!
這家夥必須分我們縱隊兩挺!必須的!
否則我死也不撒手。"
弄得粟司令和其他師團長哭笑不得。隻好一口答應下來。
確實,他們縱隊昨天在向孟良崮各高地進攻時,
遭到了敵74師的頑強阻擊。傷亡不小。
次日淩晨,也就是5月17日。
"轟轟轟……轟轟轟……"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轟轟轟……噠噠噠噠噠噠……"
"太給力了!敵人抵不住了。"王參謀激動的向粟司令報告。
"來呀,司號員!吹衝鋒號!"
粟司令放下望遠鏡,大喊著。
下達了全線總攻的命令。
有了這批重型武器的助攻,
加速了整個戰役的攻擊過程,同時大量減少了我軍傷亡。
華東野戰軍最終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魄,
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
上至師長下至馬夫,一個也沒跑了。
擊斃敵師長張靈甫,另殲滅整編第83、第25、65、83、48、11師各一部,
合計殲滅人,同時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
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偉大勝利。
後人分析,張靈甫的失敗幾乎是一種必然。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孟良崮本身的客觀條件所限。孟良崮其實就是一個石頭山,
頂上寸草不生。張靈甫的機械化部隊在上麵無法構築工事。
遇到對方炮火攻擊,連隱藏遮擋的地方都沒有,隻能四處逃竄,白白挨打。
有人提到孟良崮易守難攻,這話不假。不過,十多萬人攻打三萬人,
如此懸殊的兵力,孟良崮焉有不破之理?
其次,友軍支援乏力。74師被殲時,
離張靈甫最近的是黃百韜整編25師,距離3公裏。
李天霞的整編83師距離5公裏。
這麼近的距離為什麼沒有援救張靈甫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出死力。
兵法有雲,上下同欲者勝。國民黨各部之間向來矛盾重重。
所以,兵力使用上自然大打折扣。
第三,眾所周知,孟良崮戰役包括淮海戰役,
很多山東民工自帶幹糧為解放軍運炮彈、子彈。
國民黨軍隊則隻能靠自己解決。在經曆巨大的戰場消耗後,
張靈甫的74師幾乎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第四,輸在情報戰線上,情報是戰場的靈魂,
國民黨在這方麵嚴重處於下風。
在山東戰場,包括整個解放戰場,共產黨對國民黨的軍事行動了如指掌。
舉個例子,1947年5月12日,蔣介石主持製定了作戰方案。
這份作戰方案還沒下達到參戰部隊,
就被時任國防部作戰廳廳長的郭汝瑰通過地下黨送到了解放軍手中。
所以有國民黨軍官哀歎:
"不是國軍太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吳大雄在回去的時候對秋容說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孟良崮戰役是一個致高點!
誰勝誰負?對戰局雙方的心理影響很大。
會導致由點及麵的一係列連鎖反應。
所以。本來就民心向背。國軍這一敗!恐怕再難有翻身的機會了。
容容,好日子就要盼來了!建立新中國指日可待。"
(全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