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嬋答道:“知道了。”
玉嬋彙報完了正事,正要端著水盆出去,被安玲瓏叫住了。安玲瓏說:“幫我打開窗子吧,屋裏悶得難受。”
玉嬋放下水盆,走到窗前打開窗子。令人驚喜的是,現在竟然在下小雨,清新的空氣撲麵而來。雨滴打在內院的芭蕉葉和竹葉上,將積澱了許久的塵埃清洗幹淨。米男正吩咐下人們將白幡小心收起來。
“不然還是關了窗子吧,你一直發燒,再著涼了就不好了。”玉嬋說。
仰視著屋簷下玉簾一般的雨珠,安玲瓏的心也沉靜了許多。她回答:“開著窗子。今後,會越來越暖。”
明日就是殿試。那個人的承諾,怕是難以實現了。
十年前,安玲瓏的母妃為了保護她而遇刺身亡。林初尋以未來姑爺的身份前來吊喪。
那時,林初尋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少年,隻是因為年長安玲瓏三歲多,所以高出一頭,在和安玲瓏一起長大的孩子們中間顯得挺拔出眾。他的表情並不豐富,就算是要笑,也隻是抿抿嘴。
那一陣子安玲瓏整天沉浸在悲傷之中,常對著她母妃栽種的各種蘭花掉眼淚。安鎮山就拜托林初尋開解安玲瓏,盡量轉移她的情緒。
起初,林初尋隻是默默地站在安玲瓏身後,偶爾歎息一聲,算是分擔她的痛苦,後來他試著拉安玲瓏下棋、教她彈琴吹簫、陪她騎馬舞劍,偶爾還教她用木料雕刻小玩意。由此,安玲瓏從悲傷中慢慢走出來,親近這個說話不多、做的卻很多的小哥哥。
安玲瓏記得,林初尋的拳腳功夫並不出色,輕功卻很好。當年風如令想纏著他問《周易》,追了他一天也沒有追上,這讓風如令慚愧了好幾年。
後來兩個人也常通信。林初尋寫的字很漂亮,不是精致溫和的,而是瀟灑飄逸的,有點仙風道骨的味道。隻是他的話還是那麼少,一封信往往隻有百十個字,簡單介紹一下近況就算罷了,剩下的內容多是囑咐她帶兵不要太辛苦、注意身體之類的。很多時候,林初尋會在信封裏夾個木雕、玉雕之類的小玩意。
林初尋手很巧,雕的花鳥魚蟲惟妙惟肖。某次,他甚至直接雕出了安玲瓏的半身像。
要命要命,他怎麼能雕得這麼像?他不是很久都沒有見過她嗎?
安玲瓏為了顯示女兒家的矜持,信中也不會多話。她雕刻的東西並不逼真,畫畫作詩又覺得酸腐,所以一般不會夾帶什麼。不過有一次,安玲瓏巡查換防時得了一塊羊脂玉,破天荒跟著書信一起寄給了林初尋,讓他雕一個他自己的樣子,但是玉有去無回。
林初尋是這麼回答的:這等好玉隻能沒收。若要見我真容,不如等我高中、騎馬遊街時,你慢品慢看。
慢品慢看?大言不慚!安玲瓏這樣回憶著,心裏暖了三分。
她自然不相信所謂的證據,但她知道這其中一定有什麼需要她慢慢調查的秘密。她要還給天下人一個真相,還給他一個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