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穆原本是興衝衝地衣錦還鄉,誰知道他父親交給了他一封奏折,並將前因後果告訴了他。
奏折裏的字跡很多已經難以辨認,但至少知道,這是前任攝政王安鎮山寫給陛下的奏折。奏折裏簡單闡述了戰爭情況,控訴了孫繼龍等人的投敵叛國大罪,並讓陛下防範前朝餘孽興風作亂。奏折裏特意提到,要保證林初尋的安全,讓他和玲瓏郡主早日完婚。
這讓百裏穆的思緒有些混亂:攝政王的奏折不是在皇宮裏嗎?這一封又是什麼時候完成的?信中為什麼沒有提到林致投敵叛國的事?為什麼攝政王要保證林初尋的安全,更著急讓他和郡主完婚?他們的婚事有什麼別的意義嗎?難道隻是因為一個父親臨終前對女兒的惦念不舍?
看情況,應該是攝政王在最危急的時候寫的,那麼他的每一句話就都不可能是閑筆,且以他父女的身份地位,也不太會在這個時候安排自家私事,可這些安排都是什麼意思呢?
若這封信是真的,說明那一場戰爭埋葬的真相怕會讓人大吃一驚。
百裏穆的父親百裏護問兒子:“信裏麵的內容看明白了嗎?”
“雖有很多字看不真切,但大意是明白了。”
“可有主意了?”
百裏穆將奏折整理好,小心地放進懷裏,說:“聽父親的口氣,這件事孩兒該管了。”
百裏護在屋裏慢慢踱著方步,說:“為父對京城的事並不了解,更不懂什麼朝堂機謀,所以也沒想法。我用不著用什麼大義來教育你,你都懂。我隻想說,無論是攝政王還是現在的英王殿下,都是咱儀國的英雄,咱不能讓他們受屈。要是那個叫林致的軍師是被人冤枉的,咱要是裝糊塗,也於心不安。”
話雖平淡,但句句道出了百裏穆的想法。百裏穆敬愛這樣的父親,不是出身名門望族,隻是個勉強識文斷字的小小裏長,卻明曉善惡是非,一生坦坦蕩蕩問心無愧。
百裏穆將雙手抱在胸前,垂著頭,對父親說:“父親的諄諄教導,孩兒豈敢有片刻遺忘。既然孩兒將要步入朝堂,就應該忠於國君,護國家安定,還逝者清白,以告慰英烈在天之靈!”
“你有這樣的誌向,當不會辱沒我百裏家的門楣。且去吧,做你想做的事。”
百裏穆鄭重地答道:“是!”
百裏穆再次踏上了通往京城的路,隻是此時的心境已經與上次大不相同。等待他的,不隻是沉浮的命運,更有無數個艱難的抉擇。
攪動風雨的人們,總算湊齊了。
今日是五月初八,天氣炎熱如火烤。
但這麼熱的天,並沒有阻擋安佑臻和安步泰的熱情,他們盼了這一天許久了。今天,安玲瓏答應他們帶著他們出去玩,至於去哪,當然是給周止祝壽。
安步泰還小,並不懂什麼,但安佑臻起初對這件事是有抵觸的,在他皇兄和堂姐還有眾位大臣那裏,他明白,琅琊王周止並不是什麼好人。
但安玲瓏說服了安佑臻,她說:“誠然,周止現在權傾朝野,大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勢,可你不是曹芳,陛下更不是。對付強大的人,就要比他更強大,對待聰明的人就要比他更聰明。身為皇子,絕對不能說出‘害怕’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