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段(3 / 3)

其實姒璧的想法很簡單,陶熊這次帶三四百個士兵,前去奪陶城,有可能有去無回,想到這個睡在自己身邊,和自己患難過的人會死掉,姒璧就覺得焦躁,反正他怎麽說也是白湖理人的公子,他總能幫陶熊點忙的。

對於陶城與白湖理人的戰爭,姒璧並不傾向於讓哪一方贏得,雖然他不大喜歡花族人,但也不喜歡自己的兄長不顧族人性命,到處挑起戰爭,如果他兄長能夠拿了陶城賄賂的財物,就退兵回去,就再好不過。

陶熊與姒璧穿戴整齊去見虞城城主,虞城城主見姒璧改變裝束,心中喜悅,姒璧乘機說他也想立點小功,就讓他跟隨陶熊一起去陶城吧。正交談間,前日派去陶城打探消息的士兵返回,前來稟告說:“理方士兵近千,把陶城三麵圍困,僅剩北麵山地,聽外圍傳言,陶主的長子曾派人向理人君長求和示好,但被拒絕。”

看來陶熊猜測得對,他的兄長果然派人去找姒璧的大哥求和,想來財物沒少送,這個懦夫!

“三麵圍困,陶六子,你打算怎麽進陶城?”虞城城主聽完稟報,便開門見山問陶熊。陶熊逃出陶城,便知道陶城三麵被圍困,所以並不意外,平緩說:“我和阿璧正是從北麵山地逃出,路很熟悉,隻要讓士兵埋伏在北麵,先派人進入城中應合,再開北麵城門讓士兵進入,就可以拿下陶城。” 虞城城主聽這話,輕笑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陶六子,派誰入城,能完成這樣的任務?”陶熊立即回:“我自己。”

一陣沈默過後,虞城城主點了點頭,看來他已經讚同這個方法。

“虞主,我還需要虞城中一位能讓士卒聽令的將領,以便我進入陶城後,有人在城外指揮士兵。”陶熊把方方麵麵都想到了,他敢跟虞主借兵奪陶城,正因為他有把握。

“我來帶領吧。”虞桑主動領命。

虞主略做思考後,允許虞桑的請求。

虞桑與陶熊聚合士兵,姒璧果然跟隨,三人偕同三百餘士兵趕往陶城。路上,姒璧遠遠望見曾困住他與陶熊的大山,思緒萬千,他身上的傷痛,在提醒他,他與陶熊一起所曆經的劫難才過去沒多久,兩人在那麽艱難的情況下相依為命,生死不棄,這樣的經曆,姒璧一生難忘。回頭看陶熊,他穿甲衣,神采奕奕,難以想象,他身上到處都是傷,拿盾的那隻手臂,曾被自己紮傷過,他這樣子,能去參與戰鬥嗎?更別說潛入陶城,說服人內應了。

抵達山林,天近黃昏,安營紮寨。虞桑和陶熊商議如何賺城,姒璧安靜在一旁傾聽。陶熊說:“上次放我和姒璧出來的北城門門衛一定被撤換掉,這回想進入,還真不容易。”虞桑聽到這樣的話,並不著急,他靜等陶熊繼續說下去。“我倒是想出個法子,賺城裏的士兵出來,再見機行事,把城門賺開,進城就行。”陶熊的法子很大膽。“大搖大擺進城?要是城內士兵反抗,那豈不是要大戰一場?”虞桑狐疑,他認為陶熊不至於置族人性命不顧。“不必攻打,陶城與理人世代交惡,不會投奔理人,再則,我兄長在陶城一向不得人心,城內士兵也好百姓也罷,都指望援兵到來,隻要能賺人出來,我有九成把握能平靜進城。”陶熊分析陶城的情況,他很熟悉此時被理人圍困的陶城居民的心理。

姒璧靜靜聽兩人交談,見陶熊說到賺城,心中暗喜這是個好法子,他不想參與戰鬥,也不希望陶熊參與戰鬥。能和平進城,再好不過。

第二日,三人帶領隊伍靠近陶城,小心翼翼藏在林叢中。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