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一 傳說與現實(1 / 2)

1

石竹花,一種山裏人一般純樸的野花。

它植株矮小,間節稀疏且細挺,枝葉纖細而青翠,形似綠竹。

花朵怒放時,它雖無牡丹、玫瑰的那般富貴嬌顏,但也是宛若鉛筆卷屑,異彩紛呈。

如同野山棗是一種無人喝彩的生命存在一樣,石竹花也是百花之中地位卑微的一種花草。宋代就有“石竹為花品最微”的說法。

盡管如此,可它也具有著一種不貪富庶、耐得住貧瘠與寂寞的不俗秉性——年年歲歲,春來夏到,看漫山遍野,那棘叢、亂石間,溝畔、地堰上,它迎春風抽芽,沐夏雨開花,盡將自己的美麗與芬芳奉獻大地,點綴人間······

2

石竹村,一個張姓人家占絕大多數的山村。

一條小河自村前蜿蜒西去。

河的南邊近靠一座嶺。

因嶺上每年多有石竹花開,花繁成陣時,煞是好看,令人讚歎不已。故而人稱石竹嶺。

村子也就隨之有了一個頗詩意的名字:石竹村。

可以說,在附近這一帶地方,石竹村有著頗高的知名度。

究其原因,這與村前有座石竹嶺當然不無關係。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與此地鍾靈毓秀、人才輩出更為有關!

村子裏,從軍者,位至開國少將者有之;為文者,從古舊前朝的科舉,到如今的高考,金榜題名者真可謂層出不窮!

這在山鄉僻野間實不多見。

這也就難怪外人一提道起石竹村,不免便會有一番“人傑地靈”之類的感歎與讚譽。

而一當說道起石竹村的“人傑地靈”,在有些人的頭腦中,難免就會聯想到一個地方——石竹村後的那座王墳。

畢竟從古到今,總會有那麼一些人,對於“王墓之地,必有靈氣”的老話頗為迷信。

3

石竹村後,北去約八九百米處,在一片山區少有的、平展開闊的高台地上有著一座古墳。

相傳那是一座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漢代王墓。

看那王墓,封土堆高三十多米,占地約一萬多平方米。上麵蒼鬆蓊鬱,灌木叢生。

其間,大小不等的野生動物,如野兔、刺蝟,以及各色毒蛇之類,盡皆有之,洞穴遍布各處。

更有那機靈的黃鼠狼,凶猛的狸子,它們的身影時常在叢林間閃現,給本就透著陰森的墳林,越發添增了幾分莫測的神秘與可怖······

自然,如此一座千年王墓的存在,難免也就會附衍出一些如夢似幻的神話與傳說。

可以說,在王墳這一塊,要論多有出沒的,那就要當數黃鼠狼了。

而這附近一帶地方,也是有關它的傳說故事為數最多。

黃鼠狼,一種民間頗多靈異傳說之物。

據說得道成仙的,可以跟人一樣,即能直立行走,也能說人話。

關於它們得道成仙、仗義行俠的故事,曆代皆有不少流傳。

通過這些故事,我們不難發現,故事裏的它們,大多是被人們賦予了一種人類道德所推崇的知恩圖報、懲惡揚善之類的正麵形象。

當然,有些故事也不盡如此,而是反映出了它們個性的一麵。

譬如,直到今天,在當地仍然流傳著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

說是曾有一個人,名叫張老七,他在靠近這王墳的地方有一塊地。

一年春上,這張老七正在耕地。說來也是巧了,偏偏這個時候,有一隻得道的黃鼠狼就走了來,竟想跟他尋開心。

可那張老七呢?卻是把這隻黃鼠狼看作是不祥的孽障,一開始就有七分不待見。

於是乎,當那隻黃鼠狼撿了一塊已經幹巴了的牛糞餅頂在頭上,在張老七前麵一邊直立行走著,一邊說著人話,連連問張老七道:

“你看我長得有點人樣沒有?好好看看。”

那張老七正滿心裏不願搭理,所以幹脆也就頭不抬眼不睜,隻管耕自己的地。

後來,他見那隻黃鼠狼老是不依不饒地勁兒,心裏由不得便暗暗動起了火氣,惡向膽邊生。

如此之下,他就一邊不動聲色地繼續耕他的地,一邊用眼睛的餘光偷偷掃著那隻黃鼠狼,一隻手卻是悄悄地想去拿下搭在肩頭上的趕牛鞭。

待到趕牛鞭拿在了手裏,他回敬地大喝一聲“你有個diao樣!”,與此同時,揚手甩鞭,照著那黃鼠狼就猛地一下狠抽了過去。

隨著“唧”地一聲慘叫,那隻黃鼠狼一溜煙就逃了個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