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段(1 / 3)

不再關心,他們是天家的子孫,皇上既還讓孫子們進宮念書,那天家的孩子還是天家管吧;他隻親手撫育了女兒,他的小格格竟然沒有貴族人家孩子周圍的那套奶媽、看媽、使喚人,沒有那麼多勾三搭四的隔閡,隻是他自己的小丫頭兒!

然而他終究又不是個灑脫的人,看著女兒無憂無慮地一天天長大,他也享受到了有生以來從未有過的親情的快樂。現在快樂了,那以後呢?皇帝的冷落讓他享受了一段相對與世隔絕的自由,但他從來未曾跳脫塵世、沉迷於虛無,他清楚自己的處境,不能夠無視女兒的未來,即便他想把女兒攬在身邊一輩子,可他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就算認了這種被打入冷宮的生活,誰知道這種日子還能過上幾天呢。無論怎樣,天家的血脈終還是跳不出這個“黃圈圈”吧。千思萬想,不得不“就範”,他才下決心把小格格托付給四哥,還是讓女兒變回天之嬌女“正常”的樣子吧。

14

14、父子(上) ...

作者有話要說:Kani大膽假設,悠悠小心求證。寫著寫著句子越寫越順、文章益發枯燥,快成議論文了,趕緊刪、轉向胡編。“得王子者得天下矣”。

告病請假,耗夠一個月就回京換班,便能躲過和皇帝的接觸,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胤祥心知,這麼多年被皇帝不聞不問,冷不丁地一個月之內就被皇帝折騰了兩次,點著名兒的讓隨駕來到熱河,被皇帝宣召是免不了的。雖然他心裏還存著僥幸:也許皇帝要他隨駕已經是個信號,便沒有必要非得見他。他的日子仍然過得悠閑,內心裏卻不能平靜,索性就趕緊見了吧,省得像現在這樣心裏翻騰得難過。終於,他等到了皇帝的旨意,太監魏珠過來宣旨,皇帝傳見十三阿哥。

換好了朝服頂帶,之前心中的焦灼煩躁平複了不少,仍舊是極在乎容止,容不得衣服上有一粒灰塵、一個皺褶,身姿仍舊挺拔、步態仍舊穩健,隻神氣上沒有了大駕出發時在十四弟麵前顯現出的那份從容和自信;他小時候是敢在皇父麵前耍賴撒嬌的、也曾經仗著身後的皇父對別人發號施令、頤指氣使,可如今呢?他生而為人臣子已三十多年,知道臣子對君父應有的態度與本分。自從身遭變故直到如今,他並不是沒有見到過皇帝,隻不過那都是夾雜在朝班隊伍中隨著大流兒亦步亦趨,那時他不是沒有感慨過當年在皇父跟前的萬般榮寵。將近十年未被皇帝單獨傳見,饒是此時再故作沉著,心裏仍不免發虛。隨著引領太監進入萬壑鬆風,進門行罷了跪安禮,腦子裏一片空白,接著走到皇帝進前跪定叩頭。

“臣胤祥恭請皇上萬聖金安!”

聲音從他口中發出,進入他的耳中卻十分恍惚。屋裏所有太監退出,隻剩下父子二人。剛一進門,盤腿坐在炕上的皇帝便進入了他的視線,那麼瘦、那麼老,他在心裏叫了聲“汗阿瑪”,汗阿瑪的老態讓他的心一震。此刻他跪在皇帝跟前,眼睛盯著地上的金磚,卻再也感受不到少年時代在汗阿瑪身邊的親熱和溫暖。將近十年時間拉開的距離,豈能瞬間消失……

“嗯。”

皇帝轉過頭看了看跪在地上低著頭的皇子,高大的骨架,跪在地上比一般人還高一些,還是那樣平整的衣服,怎麼卻這麼瘦了,仍舊一絲不亂的發辮裏還夾雜了白發,嗬嗬,這個小十三也是老了呢!

皇帝子嗣繁盛,饒是對兒子們充滿愛意、關懷備至,也是記不得所有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不過片段而已。對於十三阿哥童年時的最深印象,是他六歲的時候和其他皇子們一起向皇帝、太後叩賀中秋節。坐在寶座上的皇帝一眼就在一片花團錦簇的皇子隊伍中發現了這個小人兒,明亮的眼睛、誠摯的目光、穩重的舉止、秀氣的麵龐,身上好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氣質,讓他在這群同為金枝玉葉的皇子阿哥中顯得卓爾不群。皇帝招手把十三阿哥叫到身前,攬在懷裏仔細打量,想看看這孩子身上到底是什麼東西那麼打動他。倒是身邊的太後一語道破,說“十三阿哥可是這麼多皇子阿哥裏長得最像皇帝的呢”。皇帝這才恍然,可不是麼,自己像他這麼大的時候,被皇父攬在懷裏問及誌向,說願“待長而效法皇父,黽勉盡力”時,就是這般的麵貌和神氣,那時候比他年長一歲的哥哥福全回答皇父說“願為賢王”。如今呢,皇帝看了看站在自己身邊英姿勃發的少年太子胤礽,又瞅了瞅這個酷肖乃父的十三阿哥——“效法皇父”已是無緣,就希望他能成為一個“賢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