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還想看的深入些,卻被毛翠華拽走了。媽媽拍了下小姑娘的頭,小聲告訴她:“你的鵝要是賣了,說不定能買個二手的電視看看。”
田野扭頭望了眼媽媽,瞬間信心十足!
一行人回到家,大約下午三點半。
初冬的陽光沒有秋季的金黃色,它多了懶洋洋的閑暇,仿佛喝的醉醺醺的青年人在四處尋找家門。
昏黃的陽光從西半天照過來,直透幹涸的田野,更把枯萎的山體逼出黯淡的褐光。
田林扛著把鐵鍬去了對門的小山上,他要在山腳下挖出一間屋子,以便一家人居住。
毛翠華買回來的雞長大不少,再過些日子,家裏肯定裝不下了。倒不如趁這段時間去山裏挖個屋子,把雞放到山上放養。
田野的小鵝仔長的沒有雞快,它們個頭稍稍大了些,毛發剛剛從金黃色轉成白色。發育較快的,隻在翅尖位置,略有幾根白毛變硬。
田野去菜園子鏟青菜,她要把青菜剁碎,混著飼料喂鵝。
毛翠華把大木盆拿了出來,拿出家裏久藏的大籽鹽,開始醃肉。
田野拿菜刀的時候,毛翠華剛把鹽巴均勻的塗抹好,她告訴田野:肉碼鹽時間不能太長,不然齁的進不了嘴。等肉出水了,一定要曬太陽,風幹的肉保存時間才足夠長。
田野又聽沒有懂,她覺得,這些事媽媽會就可以了,她沒必要瞎摻和!
十二月中旬的時候,爺爺奶奶家的豬宰掉了。田野又去吃了一趟殺豬飯,她的二爺依舊沒有到場。
這回,田林帶回來一顆豬頭,外加二十斤肉和一包豬腸子。
腸子是豬的小腸衣,洗小腸衣的過程很粗糙。
得先把腸子灌到麻袋裏,接著穿上膠鞋,在麻袋上方踩啊踩。一邊踩,一邊往麻袋上澆水,循環往複。整個過程要持續兩個多小時。
腸子是用來製作香腸的,田林洗腸子的時候,毛翠華正在把肉切成小塊。
滿滿一盆肉切好後,往裏頭放鹽、味精、糖、白酒、醋和蔥薑蒜。
一般十斤肉放二兩鹽,這樣的香腸蒸出來不會很鹹,也不會很淡。
毛翠華在拌肉的時候,衝著一旁傻看的田野道:“去找個塑料瓶子,剪一半下來,當漏鬥。”
田野應聲去了,家裏有不少尖莊酒酒瓶子,小姑娘拿著剪刀‘哢嚓’把酒瓶子剪了一半。
漏鬥是灌香腸的重要工具。
先把小腸衣牢牢套在瓶口上,再把切好、拌好的肉從塑料瓶身塞進去,等肉進入腸子裏,把肉粒往下抹一抹,再灌入新的肉。
等腸子全部灌完,田林會拿出一截麻繩,在肉腸適當的位置綁上,這樣,一節節香腸就做好了。隻等著幾個大太陽,將它們曬幹。
二十斤的肉,能夠做出三十節香腸。它們一開始圓潤飽滿、色澤明亮,被曬過幾個太陽後,腸衣逐漸變成一層薄膜,裏麵的肉也變得黑白相間。
風幹完畢的香腸和鹹肉會收入大缸內,等著來年日子過不下去時,嚐一嚐肉的滋味。
日子快速的朝過年的方向跑去,第一場冬雪來臨了,田野背著書包,站在茫茫雪景中,終於擺脫了課堂的控製。
小姑娘站在家門口,努力醞釀情緒,她要對媽媽說:“開學後我不去學校了,我要專心養小鵝仔,不能讓學習分神!”
然而,她剛跨入家門,一陣急促的咳嗽聲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