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兒不是做文官,是帶兵的,跟這麼多人攪和在一起,日後人情往來太費精神了,也容易叫人說閑話,還是由得他們年輕人去吧。”
蔣氏勉強笑笑,也不再堅持,轉而問文怡:“行哥兒既然擬好了名單,不知都有些什麼人?我們早些知道,也好幫著你料理。”
文怡笑說:“多謝大伯母了,其實也就是柳顧兩家眼下在康城的人聚一聚,再有他官場上的朋友,還有從前書院時的先生與同窗,具體有哪幾位,還要等他回來了我才知道。不過相公無意大辦,甚至不打算請顧莊的人來。”
蔣氏頓時精神一震:“哦?那人可不少啊,打算擺幾桌?若是這裏地方太小了,不如到我們那兒去?正巧,韓公子必然也在賓客名單上吧?他要是到我們那裏去,想必也會覺得熟悉親切?”
文怡頓了頓:“那太勞煩大伯母與六姐姐了,我本想著,在附近找一家好館子就行了,聽說瓊林玉樹不錯,眼下正值春暖花開,那裏的園子必定有好景致,到了那一日請大伯母與六姐姐一道去散散心吧?”
蔣氏立時便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了:“這個我聽你姐姐提過,隻是她到康城已經是隆冬時節,瓊林玉樹的花木都衰敗了,沒什麼好看的,若真有好春景,去一趟倒也值得。”
她心情一好,略聊幾句閑話,便坐不住了,早早告辭離去,文怡送了她出二門,又送了幾樣點心讓她順便帶給文慧,方才回轉正屋,苦笑著對盧老夫人道:“大伯母倒是熱心腸,可惜咱們家無意張揚。”
盧老夫人不置可否:“她其實也是為你六姐姐的婚事著急,多半是想著要在宴席上多打聽幾個年青俊彥呢,不過我看她心裏的意思,還是屬意韓家少爺。”
文怡道:“祖母勸我先行避開,我本來也想照做的,可如今相公要回來,我又不方便走了,還是等宴席過後,我再陪他一道回去吧。”她笑著坐到盧老夫人身邊,擠了擠眼:“正好可以多陪祖母幾日。”
盧老夫人輕哼一聲,白了她一眼:“多大點事兒,還特地來跟我說。如今聖旨都下了,雖還未到你們手上,但已可保平安,也就不怕與柳家寧哥兒他們來往會惹來什麼麻煩了。行哥兒做事向來有分寸,我老婆子就不必多操心了,隻是你五姐姐那邊,你且虛應故事,別與她一般見識,省得壞了行哥兒兄弟倆的情誼。”
文怡皺皺眉:“可是她又跟大伯母與六姐姐嘔氣了?我就不明白了,她這是怎麼了?她與寧弟的親事,分明是她占了便宜,如今為何就盯死了六姐姐不放呢?!本來就是一家子姐妹,難道非要六姐姐孤苦終老,她才高興了?”
盧老夫人淡淡地道:“這事兒原是你大伯母太過急切了,行事不周密,叫她打聽到了韓家的事。韓家家世雖不如咱們家,但他家哥兒卻是個舉人,光聽名頭倒比寧哥兒出息些,你五姐姐大概心裏又難受了吧?當著你大伯母的麵,她不敢說什麼,但來跟我請安時,卻說了好些不厚道的話。一邊說韓家家境已經敗落了,配不上顧家名門望族的女兒,一邊又說韓公子是舉人,看不上六丫頭一個名節已失的女兒。真真是自相矛盾!她難道是覺得我們六房與長房一向不算十分親近,便以為我會順著她的口風說長房女兒的壞話?她以為她是誰?!糊塗東西!”
文怡聽得惱怒,正要抱怨幾句,忽然想起一件事,不由得愣住了:“糟糕,咱們家要是擺宴請客,無論是五姐姐還是六姐姐,都要請到的,還有寧弟與韓公子……到時候豈不尷尬?那可如何是好?!”
第四百一十三章 尷尬之人
雖然有著種種擔憂,但是慶賀的宴席還是如期舉行了。
柳東行提前一日從康南回來,還帶上了十來名屬下,文怡就近將他們安排在瓊林玉樹附近的一座客棧裏,無論食宿都精心過問,得了許多誇讚感激。
柳東行與文怡商量過後,決定包下整個瓊林玉樹,拿他家的兩個園子招待兩批客人——並非是賓客與堂客之分,而是用小園子招待通政司一係的夥伴朋友,另一邊大些的園子,才用來招呼明麵上的客人。兩個園子之間隻隔著一條甬道,他來往兩邊比較方便,而且謝絕不相幹的酒樓顧客前來,反而可以避免走漏消息。
他本來其實沒打算如此大肆操辦的,但胡金全那邊來了好消息,平陽通政司上下所有人都一力主張大加慶祝一番,他也隻能順從民意了。
小園子的客人自有通政司的人去安排,文怡隻需負責大園子這邊的事務就行了。到了宴席當日,她忙得團團轉,既要迎接前來赴宴的堂客,又要時刻留意客人之間相處的情形,免得有誰彼此起了口角,破壞氣氛,又因來的客人裏有不少是從前教導過柳東行的書院先生的女眷,她還要一一前去拜見、寒暄,幾乎連喝口水的機會都沒有。即便把堂客席上的事都安排好了,她也仍舊不能放心休息,還要派人到外頭賓客大席麵上去察看可有安排不周到的地方。
好不容易把事情料理清楚了,文怡又要在席上依次向長輩們問候近況,閑聊幾句,然後暗暗記下可能有用的信息,預備宴席結束後告訴丈夫。所幸前來赴宴的外人並不算多,倒有好些是自家親戚,無論是蔣氏、文慧還是文嫻,都用不著她分心去招呼,她們反而要聚到盧老夫人跟前請安問好,隻是她時不時轉頭去看文慧文嫻相處的情形,心裏都有些隱隱的不安,總擔心會出什麼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