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段(2 / 3)

蔣氏不久就命人捎了回話,表示知道了,羅明敏那邊已經打發人送了信過去,隻是蔣瑤還未到,說不定等到她來了,自己已經回顧莊去了,到時候還要請六房的盧老夫人與文怡多加照應。

文怡聽了便問盧老夫人:“祖母,大伯母要回顧莊了麼?”

盧老夫人道:“也差不多是時候了,家裏前兒送了信來,說是你大伯祖母已經在路上了,大約十來天就能到。婆婆既回來了,做媳婦的怎能不回去迎接?你大伯母便是心裏有再大的怨氣,落到族人眼中,也是不占理的。”

文怡皺了皺眉:“那……韓家那邊,不知大伯母談得如何了?說來兩家也來往好些日子了吧?”

盧老夫人歎了口氣:“還沒說定呢,不過我瞧著應該有七八分能成的。韓家太太跟你大伯母三兩天就見一回,你大伯母還帶著她到我這兒坐過兩次,我看韓家太太心裏是十分樂意的,沒口子地誇你六姐姐。韓公子雖然不算熱心,但也沒有反對的意思,這些日子還陪著他母親拜訪過你大伯母三兩回,隻要再細細使些水磨工夫,親事就成了。可就算兩家都樂意,也得要看你大伯祖母與大伯父的意思,因此你大伯母也不敢把話說得太明白。”

文怡不解:“難不成大伯母竟一句話也不曾向大伯父提起?這如何使得?既要訂親,總得要大伯父點頭的,不然即便換了庚帖也做不得準。我瞧著大伯父雖然生六姐姐的氣,可早已沒了讓她攀高門的意思。韓家家世不錯,韓公子身上也有功名,無論人品名聲都無可挑剔,又是平陽本地的老親,真能做成親事,對大伯父並無壞處。大伯父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不會反對的。為何大伯母卻不跟他提呢?”

盧老夫人搖搖頭:“我也不明白她的意思,先前也曾提醒過她幾遭,她當時滿嘴答應著要告訴的,過後卻又沒了下文,再問她便拿話搪塞,也不知道在想什麼。若不趁早將婚事說定,等到她婆婆回來,萬一有了別的想法,豈不是害了孩子?”

文怡心裏有些生氣,隻覺得蔣氏雖然疼愛女兒,做事卻總是不靠譜,若是真心要定下韓家這個女婿,隻一味跟人家父母來往有什麼用?若是不把事情擺到台麵上說定,總有變卦的時候。老實說,她一得到於老夫人要從京裏回來的消息,就該派人送信去了,隻要於老夫人前腳離了京城,家人後腳就把信送到顧大老爺手中,還怕於老夫人能從中壞事?顧大老爺總不會盼著自己的女兒一輩子嫁不了人的,他點了頭,家人立刻快馬回報平陽,等於老夫人慢悠悠地從水路到家,親事已經板上釘釘了,她再反對也沒用。強似如今這般,眼看著人都要回來了,蔣氏還磨磨蹭蹭的,也不怕於老夫人事先在京城與顧大老爺說定了文慧的親事,一回來就將文慧送進火坑!

想到這裏,文怡便有些坐不住了:“我走了小兩月功夫,又見家裏來信隻說一切順利,還當大伯母心裏已經有了成算,不曾想她會在這種大事上犯了糊塗!她可是害怕大伯父心裏還在記恨六姐姐放火抗婚之事?可親事結成了,對大伯父也沒害處,大伯父在官場曆練多年了,難道連這點道理都不懂麼?偏大伯母犯了倔!長此以往,還不是害了六姐姐?六姐姐雖有許多不足之處,可也不至於要賠上一輩子呀!不行,我得去找大伯母說說。”

盧老夫人想想也是,便道:“你不必去,讓人喊她過來,她那裏有六丫頭在,不好說這些。等她來了,若還是糊塗,我替你罵她。她能不把你一個小輩的話放在心上,難道還能不賣我的賬?”文怡笑著應了,立刻便派了人去請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