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讀書真好(1 / 1)

陳小花終於又坐進了教室裏。

聽著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看著老師熟悉的身影,揮著教鞭站在講台上,聞著上散發出的陣陣墨香,陳小花特別激動。

陳小花發現自己現在對身邊的一切很敏感,動不動就會激動。

上學的機會來的太不容易,陳小花自然是無比的珍惜。

老師也知道,陳曉輝同學為了讀書做出了種種常人難以理解的努力,所以對她特別好,專門在放學以後抽時間,把之前講過的知識重新跟她講了一遍。

這又讓陳小花激動了好久。

讀書是美好的,但回家後家裏的活兒是沉重的,陳小花明白,如果完不成自己承擔下來的活兒,父母隨時都有可能不讓自己再去學校。

為了不讓父母找到借口,陳小花隻能回家以後爭分奪秒的幹活。

掃地,燒火,煮飯,洗菜,切菜,有時候還要擔水。

家裏喂了兩頭豬,每天必須出去割豬草,保證豬有豬草吃。那個時候家裏的糧食很稀缺,常常人都不夠吃,根本沒有多少糧食喂豬,所以豬全靠豬草充機。

那種瘦瘦的半拉子豬,能吃的要命,稍稍欠缺了一點,就會在豬圈裏扯著嗓子嚎叫,翻天倒海的折騰,甚至有可能嗖的一下飛出來。

如果一旦豬圈裏的豬出現這種情況,陳小花的日子可想而知。

為了杜絕這種狀況的發生,她隻有拚命的多割一些豬草。

讓豬吃都吃不完,豬會很高興,爹媽也沒話說。

大話雖如此,要操作起來其實有難度。

那個時候不像現在,農村滿山遍野都是草,那時但凡能種莊稼的地方都種上莊稼了。

放假地也弄得很幹淨,長的雜草並不多。而村裏家家戶戶都差不多要割豬草,所以豬草很稀缺。

豬雖然不怎麼挑食,但也不是每一種草都能吃的,它隻吃比較嫩的,沒有怪味的青草。

正因為如此,所以豬草並不好割。

陳小花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割豬草,晴天還好,下雨的日子,她每次割豬草回來,衣服褲子差不多都是濕的。

鞋就不用說了,根本沒鞋穿,天天打著赤腳,小小年紀,風裏雨裏,承擔著她本不該承擔的家務活。

每當陳小花放學出去割豬草的時候,周建明也背著背篼出去割豬草。

本來他是不用割豬草的,他們家的條件比較好,老爸是鐵路工人,雖然工作比較辛苦,但工資待遇不錯,每個月除了寄錢回家還有節餘的糧票。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買什麼東西都需要票,扯布要布票,買油要油票,買米要糧票,買肉要肉票。

就連酒和照明用地煤油,也是需要票的,計劃經濟時代,每一種東西都有計劃,都需要發的計劃票。

周建明老爸是工人,有錢和糧票寄回家,家裏爺爺奶奶也很年輕,每天家裏家外的事情差不多都承包了。

他老媽劉永梅就帶著他兩兄妹,不怎麼出去幹農活,負責家裏洗衣做飯帶孩子。

所以屬於比較閑的人,在那個年代,也算是有福氣的人。

家庭條件比較好,周建明小哥哥,有條件也有時間幫助陳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