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段(1 / 3)

興兒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事情,去了十幾個人,隻有她和國父兩個人是看花燈,餘下的將領,都在看花姑娘……

雖然如此,依舊是喜氣洋洋的一晚。

百姓們都恨高興,他們紛紛誇獎著當今聖上,英明仁慈。

也是那一天,聖上親上城樓上,放了一支極美麗的焰火,明明滅滅,照亮了大夏國最年輕最俊美的君王。

那時候國父就在城樓下看著,笑的歡喜至極。這一晚,他買了很多酒回軍營,拉著將領和士兵們一起喝,直到喝醉回到軍帳後,依舊在拉著興兒的胳膊說:“你看你看!我的燈盞長大了!我的燈盞長大了!”

若不是有那樣的一天,興兒幾乎忘記了,眼前的將軍隻有十九歲,還是個尚未行冠禮的孩子,還要再有半年才足二十歲。

☆、第十三章

這一年秋天,彥成進宮了。

康定三年的秋天,注定是個多事之秋。

到很多年以後,夏宮不再是夏宮,隻是一個行宮時候,那裏的宮人仍然不能忘記那個秋天。年老的宮人會給新來的宮人講起那年的故事,他們說:“那年的秋天,樹葉黃的早,風刮的很厲害……”

國父梁彥成率左右先鋒呼延興兒、張玉昆以及六軍將領,在禦書房外的長廊上,跪了三天三夜。

第一天的時候,隻有國父和左先鋒兩個人來,他們是來請戰的。

聖上像是早料到國父會來似的,吩咐門口的守衛說:“若國父求見,隻說朕不見!”

那日,國父跪在門外,那左先鋒隨之跪倒。右先鋒真是個漂亮的姑娘,還記得她是叫興兒,呼延興兒。

聖上究竟仁慈,出外見國父,喃喃地喊他:“爹爹……爹爹……”

國父見聖上出來,低頭便拜,道:“臣請戰!”

聖上問他:“爹爹可知各地藩王打的什麼旗號?”

國父點了點頭,答:“清君側!”

聖上又說:“那爹爹必然知道他們要清的是誰!”

國父答道:“知道!”

聖上好像很生氣,問他:“是誰!”從沒見聖上發過那麼大的火,那時候就連聖上的眼睛裏都是火。但國父一點都不怕,說:“我!”

“既然知道還多說什麼!朕不允!”說完,聖上便進了禦書房。

第二日,右先鋒張玉昆率六軍將領至,在國父和左先鋒身邊跪倒,請戰。

其間,許多大臣都來勸,有勸將軍的、也有勸聖上的。聖上亦怒,責問眾將:“你們這是逼宮麼!”國父率眾將隻答一句:“臣等請戰!”及至第三天夜裏,聖上下旨命國父梁彥成率兵出征,討伐作亂藩王。

那一年,咱大夏史上最大一次內亂爆發了。

要清君側的是列位藩王,去鎮壓藩王的正是他們要清的君側。

老宮人給新來的小宮人講完這段往事後,總要深深地歎口氣。小宮人問他:“伯伯,您為何歎氣?”

老宮人不答,隻搖搖頭,便吩咐小宮人們去幹活了。

等新來的宮人都散盡了以後,年老的宮人才會獨自拾起掃把,將當日國父跪過的那個長廊,掃的幹幹淨淨。

那一次內亂,在夏史上隻是淡淡地一筆帶過,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這次內亂來得到底有多麼凶險。

這場戰已打了將近一年,遠在夏宮中的燈盞看著彥成傳回的軍情,微微一笑,恍如啟明的眼中盈滿了如月柔光。

爹爹,你隻報喜不報憂,是為了讓我安心麼?我早知道,既派你前往鎮亂,便必定大勝而歸,這些我都不在乎,也不掛心!我掛心的隻是你的安危,為何你卻隻字不提自身的安危?